第386章 劍走偏鋒!(第2/3頁)

這明顯也不可能。

商賈、貴族都不行,那便只剩官吏了。

張良擡頭望著天空,凝聲道:“秦廷這是想趁著始皇巡行天下的余威,繼續對關東官場進行清理?”

“只是秦廷真能有這麽魄力?”

“關東官場陳苛多年,根深蒂固,互相串聯下,沒有大軍壓陣,僅靠一些官吏下來嚴查,就算真查出一些東西?互相隱瞞包庇下,最終恐都難以定罪,甚至還可能被反告汙蔑。”

“而且這跟這倉庫有什麽關系?”

“難道是想借助倉庫,以此來穩定地方?繼而讓朝廷能慢條斯理的清理,也不擔心地方作亂?”

“這倒的確有可能。”

“也是秦廷能做得出來的事。”

想到這。

張良心神一定。

臉上露出鎮定自若的神情。

在將自己的想法,仔細的想了一遍後,張良更堅定了自己的認識。

他輕笑道:“欲蓋彌彰。”

“大張旗鼓的為北疆謀劃,實則只是為轉移注意力,讓關東官吏放松警惕,繼而達成清理關東官場的目的。”

“我若是沒猜錯。”

“秦廷的真正意圖不在倉庫。”

“而在倉庫建成後,地方聽命朝廷,對相應物資做出轉移,等到這些資源到了倉庫,秦廷沒了後顧之憂,恐就會對相應官吏動手了,而朝廷手持大量物資,根本就不擔心地方作亂。”

“萬民賴以生計的當為柴米油鹽鐵等。”

“民不亂,地方便不會亂。”

“名義是修的是倉庫,實際上修的是地方官吏的墓穴。”

“而地方官吏在知曉秦廷的意圖後,恐還頗為欣喜,認為能早點拿到秦廷下發的錢糧,殊不知,他們修的是一座座埋葬自己的墳墓。”

“只是我當如何破之?”

張良站定。

他眉頭緊鎖,暗自沉思著。

他自認已對秦廷真實目的,猜出了個七七八八,只是自己知曉,並不意味著能說服其他人,尤其是地方官吏,始皇在江東的‘暴行’還歷歷在目,恐沒有多少官員敢在這時以身試險。

劍沒有刺到自己身上,沒有人會主動喊疼的。

何況這本就只是他的個人猜想。

又如何讓人信服?

阻止倉庫修建是不可能的。

沒有官吏敢去做這種事,而阻攔物資進入倉庫,同樣難度很大,除非能說動很多地方郡縣,就目前來看,機會也很渺茫。

至於讓地方鬧事,目前更不現實。

始皇巡行剛結束,那幾萬隨行士卒還未解散,到時直接奔赴過來,關東誰能招架的住?

想到這。

張良也面露愁色。

他輕嘆道:“這就是你的算計嗎?”

“即便外界有人能猜到你的想法,甚至是篤定你的想法,但礙於各種情況,始終不會有太多人響應,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落實,無法做出阻止,以這種若有似無的算計,將人心拿捏的死死的。”

“普天下唯你一人耳。”

“而常規破局之法,恐早就為你猜到了。”

“不外乎在地方鼓噪,挑起地方的不滿,認為秦廷修建倉庫,只是為繼續多征田租口賦,我雖不知你會如何應付,但這些伎倆,恐根本就奈何不得,想要破局,不能再行這麽常規操作了。”

“唯有劍走偏鋒。”

“以同樣的出奇之法去制勝。”

“鼓噪生事不夠,那就將朝廷中轉的物資沉掉,沉掉不夠,那就殺人,殺到關東所有人看清秦廷的真面目,不願再虛以為蛇,如此才有一定的破局之機,而想做到這些,卻還是要說服地方官吏。”

“唯有先做出事。”

“才能讓其他人停手觀望。”

“也才能做到攪亂關東局勢,讓你的算計落空,只是想做到這些,並沒有那麽容易,但既然有了方向,那就未必不能實現。”

“路是走出來的。”

“事也是人做出來的。”

“當年蘇秦能身負六國相印,我張良又何嘗不能效仿?”

張良目光鋥亮。

眼中充滿了鬥志跟興奮。

他現在已慢慢找到了跟嵇恒較量的方法。

也開始真正的入局。

他將地上的竹簡,放進滿是蛛網的書房,而後深深的望著這間老屋,又看了看院中的垂桑,似要將這一幕牢牢記在腦海,隨後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在張良開始密謀破壞的時候,北方草原上同樣發生了一件大事。

頭曼單於死了。

死在了自己的兒子手中。

草原的王者,在幾番動蕩後,終是換了人選。

冒頓登上了大位。

與此同時。

在離北原數十裏外,什人的斥候小隊,而今只剩下了一人,此人身上充滿了血跡,但依舊死死護著身下竹筒,他策馬在寬闊的草原上疾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