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我韓信終會名傳天下!(第2/3頁)

“哈哈。”蕭何大笑一聲。

三人沒有再談政事,邊飲酒邊說話,漫無邊際的說開去了。

劉季本就帶著一些流痞氣質,獨特的痞氣語言又多見諧趣,室內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就在三人吃飽喝足之時,門外再度響起了敲門聲。

這次是傳信的小吏。

這名小吏將朝廷分發下的令書,交到了蕭何手中,便直接離開了。

蕭何站在門口,將這份令書打開,看了幾眼,眼中露出一抹異色,隨後面色復雜的回到了室內,見蕭何如此模樣,劉季好奇道:“那小吏又傳了什麽消息?”

“朝廷進一步放松了對關東的控制。”蕭何神色微異道:“將在關東征發士卒。”

“這次征發的士卒跟過去強行服役的不同,而是要去到邊疆,跟關中士卒享受同等的對待,若是在軍中獲得爵位,同樣可享受‘士官轉職’的對待,另外,這次的征發並不強制,一切看自願。”

聞言。

劉季跟曹參都不由一愣。

朝廷征發士卒,何時有自願一說?

不都是強行征發嗎?

“這恐沒多少人會去吧?”曹參下意識道。

蕭何點頭道:“主動前去的人不會多,一個縣能有幾人,恐都頂天了,但這或許就是朝廷想要的,為的便是推廣在軍中的那一套‘士官轉職’,若是方才劉兄說的沒錯,邊疆大規模戰爭沒有,小規模沖突不斷,這些主動前去的士卒,或許還真能得到不少機會。”

“這麽說來。”

“之前樊噲去軍中,似的確很明智。”

“等樊噲兄弟這一批受到提拔,以及這一批主動前去的‘士卒’得到提拔,關東恐會有更多‘有志之人’加入,到時殿下推行的很多政策,也就由此深入人心,並為關東民眾接受並認可了。”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曹參不由感慨道:“殿下似真的在放寬對關東的諸多限制,也一直在有力推進‘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士官轉制已推行一年有余,已有不少士卒去到了地方,只是在關東的傳播力很小,若是等到樊噲這一批,及這次主動前去的這一批下去,這條政策恐就真會家喻戶曉。”

“更會讓不少底層民眾趨之若鶩。”

“千金買骨,取信於人。”

“而殿下的做法明顯更為高明,讓實打實的受益者,替朝廷去宣揚這些政策,當然效果也會更加斐然,也會更得民心,長此以往,關東人心集附,大秦或許真就江山鞏固了。”

蕭何頷首。

他心念一動道:“或許這才是殿下的真正目的,通過放緩跟匈奴的關系,借匈奴之手,來加快促進各項政策的推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朝廷目前明顯是耗得起的,朝廷的實力也在匈奴之上,這點風險對朝廷而言,也算不得什麽。”

“只是關東真就像劉兄說的一樣?”

“就為騰些錢糧?”

“或者逼六國貴族士人犯錯?然後朝廷順藤摸瓜,再度清理一下地方官吏?”

“真就這麽簡單?”

“而且朝廷對北疆似也太過倚重了。”

劉季輕笑一聲,不在意道:“想那麽多幹嘛?現在焦慮的不是我們,而是那些貴族跟士人,他們現在比我們更想弄清楚朝廷的意圖,而今只怕是急的焦頭爛額,各方打聽。”

“哈哈。”

劉季看得很淡定。

他們眼下是朝廷官員。

看不懂就看不懂,他們只需做好自己分內事就行。

到時就算出了什麽事,也怪罪不到他們頭上,反倒是六國余孽,卻必須要想方設法弄清楚,扶蘇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不然睡覺恐都睡不安穩。

聞言。

蕭何恍然大笑。

“劉兄,說的極是。”

“現在急的當是六國余孽跟百家士人。”

“而且馬上入冬了,留給他們打聽消息,或做出針對的時間,已沒有多少了,若是不能想清楚,最終殿下順利推進下,六國余孽恐會越發焦急。”

“到時忙中出錯,也未嘗不會發生。”

劉季笑著點頭。

他對這些根本就不急。

能想明白最好,想不明白就那樣。

他就一地方官吏,那顧得上這些朝廷大政。

能把地方治理好就不錯了。

有了劉季的提醒,蕭何跟曹參也放松下來。

……

十月下旬。

一份征兵告示張貼在了關東各大城門旁。

只不過路過的民眾,見到是征兵告示,僅僅看了個開頭,就逃也似的離開了,生怕走的慢一點,被一旁的官吏盯上,最終被強行征發服役去了。

東海郡,淮陰縣。

城門口的告示已張貼了數日。

依舊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