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第2/3頁)

張蒼眼皮一跳。

他知道這次恐真不一樣了。

他原本提到阿房宮就是為了試探。

想看看扶蘇,究竟有多大的魄力跟決心,但聽到扶蘇毫不猶豫的回答,張蒼也猛然清醒了,扶蘇這次並未心血來潮,而是當真下定了決心,也打定了主意。

甚至不惜違抗始皇之令。

這讓他不由更加好奇,嵇恒究竟對扶蘇說了什麽。

竟能讓扶蘇有這麽大的轉變。

他目光閃爍,驚疑的問道:“殿下可當真下了決心?阿房宮可是陛下要修的,殿下若是公然宣布停止,這恐對殿下名聲有很大損失,還會引得朝臣攻訐,甚至可能引得陛下不滿。”

“殿下當真考慮清楚了嗎?”

張蒼不死心的想再度確認一下。

扶蘇神色堅毅,語氣鏗鏘道:“阿房宮的確是陛下欽點修建,但相較於為了關東的穩定,我相信我能夠說服陛下,而且利國之事,陛下又豈會拒絕?”

扶蘇說的很平淡。

仿佛就是在確定一件既定的事。

這讓張蒼更加疑惑。

扶蘇並沒有就此多說的想法,只是冷冷道:“繼續。”

張蒼捋了捋胡須,此刻也是徹底豁出去了。

他咬牙道:“城中聳立的十二座金人,若是冶煉為錢幣,或能為朝廷籌集錢糧百萬錢。”

“只不過這些金人冶煉多年,外表都生了銅銹,想重新冶煉成錢幣,恐要花費不少時間,但相較花費,這十二座金人冶煉後,的確能為朝廷帶來不菲的收入。”

聽到十二座金人,扶蘇倒是遲疑了。

並非是不能。

而是十二金人政治象征意義更大。

這是秦武功的直觀展示。

也是威懾天下最直觀的‘利器’,六國兵鋒何等強大,但依舊敗在了秦軍手中,而他們最引以為豪的兵器都被冶煉成了金人。

這更是對關東更直接的嘲諷跟踐踏。

見扶蘇遲疑,張蒼猶豫了一下,凝聲道:“臣知曉十二座金人對天下的意義,因而臣其實也建議這十二座金人保留,不過眼下金人外表已為腐蝕,朝廷可將這十二座金人回爐,日後重建十二座金人,不過從現在的全實,變成鎏金,只是外邊鍍一層。”

“如此朝廷得了金屬,十二金人依舊傲然矗立。”

“兩者並無任何不恰。”

聞言。

扶蘇眼睛一亮。

這個提議不錯,將十二金人回爐,而後只是外表鍍一層鐵銅,將裏面的鐵銅悉數回收,用以制造秦半兩,由銅水澆築的‘金人’,其實跟實際的十二金人並無太多不同,只要無人將其打破,基本不會為外界發現。

扶蘇頷首道:“張禦史的提議不錯。”

“就按你所說去做。”

“還有嗎?”

這時。

扶蘇已期待起來。

他現在越發認為,自己當初將張蒼拉攏過來,是十分明智的選擇。

此人當真是一位驚世大才。

只不過為其外表身形所影響阻礙了。

張蒼眼皮跳了跳,見扶蘇再度同意,他的膽子也大了起來,沉聲道:“至於第三點,臣認為當落在長城修建上,長城綿延數千裏,雖有些部分只是將舊有之長城連接起來,但這同樣是一個無比浩大的工程,對於人力物力財力的耗費,都是海量。”

“而今匈奴北卻,北疆隱患暫除。”

“如此匆忙急躁的修建長城,對於北疆民眾壓力太大了,幾乎是前腳剛送走匈奴,躲過了生死劫掠之危,轉眼便被拉去修長城,這也導致地方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臣認為當緩一緩。”

“長城當修。”

“但要應時去修。”

“而非是匆忙上馬,空耗大量錢糧,實際並無多大用處,眼下只算得上是一座‘奇觀’,華而不實,成效寥寥。”

聞言。

扶蘇心念一動。

他想起了嵇恒說的話。

匈奴北卻,短時對大秦並無隱患,朝廷甚至可借機跟匈奴尋求商貿,若是當真得行,朝廷或還能從中獲利不少,至於長城,這是阻絕外患之利器,決然要修的,但的確可以緩一緩。

一來讓民休息。

二來也能省下一筆錢糧。

想罷。

扶蘇點點頭。

他沉聲道:“長城,乃國之大事,不可輕易中斷,但為與民休息,適當放緩一下,也未嘗不可,何況長城修建太過急躁,其中也導致了不少怨恨,適當停停,也能舒緩地方情緒。”

“我會向陛下請求的。”

張蒼又道:“其實還有一條,便是全國各地的宮殿,也當緩一緩。”

說完。

張蒼就閉口不言了。

這個建議,其實已是僭越了。

他也清楚這點,因而簡單說了下,便直接住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