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凜冬將至!(第2/3頁)

‘居吏被徭使及前後書,至今未得其代,居吏少。’

‘諸吏為非以免去吏者……先予新地遠疆。’

‘……’

始皇創建的這個體制,從始至終都是閹割的,從來都沒有齊編過,而縮編的程度,更是直接縮了一半,歷史上遷陵縣按律定員數是101人,但‘見在縣廷’的人數只有51人,地方的令史、嗇夫、校長、官佐以及長吏等,全都不足定員數一半。

嚴重影響到正常行政。

而這其實也是始皇不得不巡行關東的原因。

不巡行,天下以為弱。

地方本就人員不齊,遇到盜賊人數稍眾,便不足以追,因亭不可空。

大秦的這個體制,若是滿編,足以容納超十幾萬人。

然大秦對於官吏任命始終摳搜。

非是不願。

而是不能不敢。

任命一個官吏,都要給俸祿的。

大秦哪拿得出這麽多錢。

而他之所以從一開始便從鐵鹽著手,同樣是為了取信始皇,讓始皇知曉,他知道秦廷的病灶,所以始皇才容許扶蘇出面,對鹽鐵進行一番管控,雖朝廷前面耗費了不少錢糧,但後續都陸續補上,甚至還多收上來不少。

但這依舊不夠。

他後續提出的針對軍功爵制,同樣是暗合始皇的心意。

只是解決起來太費時間了。

始皇等不及。

也怕大秦撐不到那時候。

歷史上後面幾年的始皇,已是在做困獸之鬥了,一味妄圖用自己的威勢,去強行逼迫天下如其所願,但效果並不好,底層也並不買賬,甚至還讓關中對皇室疲倦厭惡了。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

大秦的問題都不再是外部,而是內部財政問題。

越來越大的赤字,越來越大的缺口。

正一步步吞噬秦朝的國祚。

他只是給秦廷指出了正確的方向,但想要達成,其實就是走鋼絲,在刀尖上跳舞,稍微應付不當,稍微沒有舒緩底層壓力,或者底層忍受不住,秦廷就瞬間會崩潰,崩潰的也會很快很快。

他能做的其實不多。

只能放手一搏,跟著秦廷賭一把。

將現有的改革硬著陸。

從而去抓發展。

扶蘇面如死灰,眼中滿是不甘。

他咬牙道:“難道真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嵇恒搖頭。

他輕嘆一聲,凝聲道:“積重難返,大秦財政方面的虧空太大了,大到將整個天下錢糧都填進去,恐都還有所不足,不過因為過去秦廷的信譽,以及對始皇的信任,朝廷才能一直拖著壓著,但因為開國時,秦廷做的事太多,這也導致,秦廷每年需支出的錢糧是越來越高的。”

“而今已高到難以維系了。”

“匈奴也好,百越也罷,貴族士人這些,其實都是朝廷轉移矛盾的視線罷了。”

“財政問題一日沒有解決,大秦就一直是在刀尖舔血,隨時都可能出事,而大秦也早就騎虎難下了,就像是始皇巡行,無比的耗費錢糧,但若是不這麽做,朝廷需要填進去的錢糧只會更多,而且一旦讓地方察覺到秦廷衰弱,那更是危險。”

“就我看來。”

“大秦本就沒路可選。”

“而另一個解決之法,便是身死債消。”

“只要秦朝覆滅,壓在秦身上的巨額債務,便會成為化為烏有。”

“沒有了修建長城的支出,各種水利工程的興建,龐大的官僚體系,巨大的軍功爵支出等等,整個天下壓力都會瞬減,甚至你也可以這麽認為,普天下除了大秦皇室,及少部分官員,所有人都希望秦覆滅。”

“因為秦之子民,自生下來就背負起了巨債。”

“還不清的負債。”

“這些負債將所有人壓垮了。”

“沒有希望,沒有未來。”

“只有無盡的黑暗跟痛苦。”

“而秦法又如此嚴苛,更是斷絕了他們消極應付的退路。”

“秦亡其實才是大勢所趨。”

“也才是民心所向。”

嵇恒很冷酷的說出了真相。

扶蘇臉色已是蒼白。

他甚至感到有些窒息,大腦已是空白一片。

嵇恒暗嘆一聲。

在他看來,始皇還是心不夠狠。

若是真的狠下心,在立國時,徹底跟秦國撇清幹系,雖會背負千古罵名,但大秦局勢其實會好很多,不至從一立國就背負起那麽龐大的累贅,上百年軍功爵制的運行,給大秦背了太重的壓力了。

只不過真那樣,恐會落得眾叛親離。

因而便只能效仿後世帝王。

大開殺戒。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將立國時的功臣屠戮一空,那同樣也意味著身死賬消,只要殺的足夠狠,再賴一些賬,大秦的前途其實很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