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再苦一苦底層好了!(第2/3頁)

“若是沒有這個空缺,始皇的革新天下,其實極大可能成功。”

“天下革新。”

“首要條件便是政治上高度集權。”

“而這是始皇一直力推的。”

“始皇基本也做到了。”

“雖只是做到了集權於一人,但的確實現了政治經濟上的絕對集權,而改革無疑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因而也需要轉移外部矛盾,所以始皇開啟了南北兩線的征伐,大秦奉行的是法制,官吏本身的素養就很高,執行力也足夠。”

“至少關中是夠的。”

“在這種情況下,大秦的革新其實很容易推進,至少在關中會得到落實,只不過始皇自己恐也很費解,他明明什麽都做對了,為何天下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發的疲敝了。”

“原因去年始皇已經知道了。”

扶蘇一臉好奇的問道:“原因是什麽?”

“軍功爵。”嵇恒道。

“軍功爵?”

嵇恒點頭,他目光森然道:“大秦可謂是成也軍功爵,敗也軍功爵,全民皆兵的大秦,天下無人能擋,但為維持這個體制,卻是每年要花費數以百萬千萬計秦半兩的錢糧,而大秦征收上來的錢糧,攤在維持軍功爵的基本運轉上,再分攤到龐大官僚體系的俸祿上,朝政不僅沒有盈余,反倒會虧空不少,所以大秦只能年年加征田租口賦。”

“最終也就致使了。”

“大秦看似走在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但需要錢糧的地方太多,大秦根本就填補不上,只能在勞民傷財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軍隊是大秦坐穩天下之根本。”

“除始皇外,絕不會容許任何人染指,誰敢染指誰死。”

“然就是這種情況,你一個儲君,不僅染指了軍權,還在軍中推行了‘士官轉職’,你真以為是你建議得當?”

“不是。”

“是始皇看出了這個問題。”

“想借我之力,借你之手去改變。”

“士官轉職,本質是在借行政手段,降低軍功爵制的支出。”

“繼而為朝廷騰出額外的財政。”

“從而保證改革繼續。”

聞言。

扶蘇若有所思。

他自然知道士官轉職眼下並沒有減低支出,但日後再有士官升爵,朝廷卻是不用額外再封賞田地錢糧了,只需將他們安排在地方上,越是高爵,朝廷給出的封賞就越高,只是相較龐大臃腫的軍功爵體制,這點變化,依舊是微乎其微。

除非將士卒放回去。

一念至此。

扶蘇眼中露出恍然之色。

他直到現在,腦海才終於串成了線。

嵇恒將樊噲等人安排進軍中,其實就是想借他們之口,將大秦的軍隊變化傳至天下四方,以便日後吸引更多關東人進入,而只要士卒數量多了,朝廷便可將這些駐守的士卒分批次遣回,如此一來,很多放在過去能晉升爵位的士卒,只是到時就退伍。

如此一來。

軍功爵制下財政的壓力便大減。

士卒因只需服役固定年限,也不會有那麽大怨念,朝廷少了支出,而士官很大部分還能轉職出去,朝廷在軍功爵制上的支出將會大幅降低。

而騰余出來的錢糧,便能繼續用在改革上。

這一切其實都旨在節流。

扶蘇道:“先生大才,通過實際放權讓利,實現一舉多得之策,不僅打壓了貴族跟士人,降低了天下培養官吏的難度,還讓關東秦人跟關中秦人的隔閡不斷減輕,更重要的是為朝廷節省了錢糧。”

嵇恒搖頭。

他臉色很嚴肅,沉聲道:“這一切看似很美好,也的確算得上一舉多得,但想將這一切落實,都是需要時間的,甚至還需要支出更多的錢糧,而大秦很多政策是不能停下的,所以在接下來幾年,大秦的財政只會越發捉襟見肘。”

“甚至是越發窮困潦倒。”

“入不敷出是必然。”

“最終的苦難都會落到底層黔首身上。”

“苦一苦底層。”

“這一句話說出來很容易,做到也很簡單,但底層並非真能一直忍受這樣的壓迫,早晚有一日會支撐不住的,到時天下皆反,滿地烽火,也就會成為現實了。”

扶蘇臉色微變。

嵇恒輕嘆道:“大秦也沒有退路,不繼續咬牙硬挺,前面的堅持就會化為烏有,但繼續堅持,只會讓底層越發憤懣不滿,怨聲載道,不過按現在天下的情況,只怕大秦等不到塵埃落定的時候,天下就已經反了。”

“所以啊。”

“大秦走的道路沒有錯。”

“錯在了沒有財政盈余,沒有財政盈余的改革,便是一場豪賭,賭底層民眾的忍耐度,賭朝廷能支撐到一起完成,但這種豪賭,往往朝廷都賭不到最後,因為對朝廷不滿的,並非只有底層,還有舊有勢力,他們互相裹挾之下,大秦根本拖不到那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