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權力的更替,也是財富的更替!(第2/3頁)

“便在於‘士’控制者田地跟知識。”

“田地是財富。”

“知識是守住財富的。”

“而在舊時代下,擁有田地跟知識,也就意味著掌握著權力,所以‘士’從,某種程度來講,是一方土地的實際領主。”

“只是隨著大爭之士開啟,過去為士壟斷控制的土地跟知識,在天下征伐及百家爭鳴下,各種壟斷被打破了,士的權勢實則是縮小了,只不過他們在地方依舊有很大的影響力。”

“但與此同時。”

“在井田制廢除之後,爰田制跟其他田制出現後,‘士’手中控制的田地,已慢慢的流入過渡到了豪強鄉紳手中。”

“秦一統天下後。”

“士階層過去擁有的土地跟知識,從某種程度上,被一分為二了。”

“田地落到了豪強鄉紳手中。”

“貴族掌有知識。”

“只不過貴族跟士人過去身份高貴,加之在地方經營多年,根深蒂固,影響力又大,所以一時給天下營造出了一種一家獨大的表象。”

“但這終究只是表象。”

“‘士’這個階層,其實早就被一分為三了。”

“貴族乃有家世,知識和田地都具有,只是規模比過去縮小了很多,士只掌有知識,豪強鄉紳只掌有田地,三者合一,才是‘士’該有的聲勢。”

“只是貴族跟士人自視高貴,凡事都意欲爭先出頭。”

“所以最引人注目。”

“豪強則顯得有些沉寂。”

“但你這一年來頒布的政策,其實對豪強跟鄉紳影響最大。”

“對他們的打壓也最嚴重。”

“也最令他們感到驚恐跟不安。”

聞言。

扶蘇徹底愣住了。

鄉紳豪強。

他自然是知道的。

只不過並沒有放在心上過。

正如嵇恒所言,朝廷的重心都在貴族士人身上,因為貴族跟士人最容易滋事生事,對天下的影響最大,也最容易在天下挑起動亂,所以朝廷的盯防重點就在上面。

但朝廷其實也針對過豪強。

過去更是沒少讓豪強遷移,只是近兩年漸漸放緩了。

只是令扶蘇有些驚詫的是,他的這些政令,分明沒有針對豪強,為何會對豪強影響最大?

他很是費解。

他疑惑道:“嵇先生,我有些不太明白,朝廷分明沒有刻意針對,為何是對豪強影響最大?這不太應該吧?”

他是真的有點蒙。

朝廷這幾年主要針對的是貴族跟士人。

為何豪強跟鄉紳會遭了殃?

他一時無語了。

聽到扶蘇不敢置信的話,嵇恒卻是大笑了幾聲。

他心道:“老大跟老二爭執,老三死了,這不是歷史的常態嗎?”

他搖搖頭,緩緩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是說朝堂的,但這句話其實也適用於地方。”

“地方官吏的突然變化,及關東底層士人的出頭,都會極大的改變關東舊有格局,也會極大觸動豪強的神經。”

“更會直接改變地方原有的政治面貌。”

“這就是原因。”

“或許你還是有些聽不明白。”

“但你記住一句話,豪強的誕生,實際是天下變革中的必然,士大夫的失勢,貴族被打壓,地方的田地自然就成了香饃饃,也一定會向上聚集,最終也就形成了豪強。”

“田地是財富。”

“而在戰亂時候,一些豪強也得以學得了知識,繼而有了守住財富的能力。”

“但……”

“為何貴族跟士人推崇的都是士大夫跟朝廷共治天下?”

“而非是貴族士人跟朝廷共治天下?”

“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在華夏這個地界上,知識也好,財富也罷,最終都必須依托在權勢上。”

“權力至上!”

“沒有掌握權力,這一切都守不住。”

“貴族跟士人很早就明白了這點,他們很清楚的知曉,唯有掌握權勢,恢復士大夫對地方的壟斷,才能保障家族的長久繁榮昌盛,榮華富貴,而這是貴族跟士人自身都做不到的。”

“一切都要落到權力上。”

“大秦更是如此。”

“華夏從始至終都是個權本位的天下。”

“人一旦掌有權利,就能輕易的獲得財富,也能輕易的掠奪他人手中的財富,所以你現在應該能明白了吧。”

“在華夏這塊土地上,權力的更替,就意味著財富的轉移。”

“土地是當前最大的財富。”

“求賢也好,士官轉職也好,本質都是在進行權力更替。”

“那無疑也會導致財富的主動或被動的轉移,這不以人的個人意志轉移,豪強跟鄉紳過去之所以能按捺不動,便是因為有貴族跟士人在前,他們則暗中悶聲發大財,並如當初的鹽商馮棟曹炳生一樣,試圖跟官員勾結,繼而實現互相勾連,從而守住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