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授人以魚!授人以漁!(第2/3頁)

同時。

給他們另指了一條明路。

去軍隊戍邊!

聽到扶蘇的建議,當時殿內大多數人都臉色一黑,只是礙於扶蘇的身份不敢發作罷了,而扶蘇當時似對此早就有所意料,絲毫不惱怒,反而很慢條斯理的解釋了一番。

聽完。

他們才幡然驚覺。

自己竟差點錯過一件大好事。

起初,扶蘇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軍中情況,並給他們做出了一個承諾,只要他們入伍五年,今後便能出入地方為吏,且在這五年內,他們的家人會受到官府優待,絕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僅是如此。

他們依舊不會心動。

自古以來,都是五年復五年。

而後便再無歸期。

他們又怎麽可能輕易相信這些話?只是後面扶蘇講到了秦軍的不同,以及秦軍這些年的變化,這才讓他們不由微微動容跟遲疑。

秦軍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他更是在去年便推出了士官轉職之事。

而真正令他們心動的,還是軍中已有一套較為自主的學習體系,他們若是去到軍中,不僅日後能出來為吏,還能在軍中學習文字掌握知識。

名不正,則言不順。

扶蘇雖有心重用他們,但他們才能不佳,大秦又一向律令嚴明,自不可能為這麽多人放寬,但若是他們進到軍中,學習到了足夠多的知識,日後再出來為吏,便是合情合法的。

同時。

扶蘇也很詳細的介紹了具體‘士官轉職’的情況。

若是他們能在戍邊時斬獲軍功,或者得到升遷,便可在日後得到更高的‘職位’,正是聽到這一連串的承諾,陳勝跟吳廣都不由心動了。

他們在來內史府前,其實心中一直都很忐忑。

唯恐為扶蘇所惡,最終一無所獲。

結果。

扶蘇當真是言而有信。

對他們,跟對那些士人一樣,一視同仁,並無任何偏差。

唯一的偏差,便在唯才是用。

若是無‘才’,便給與時間讓他們去成‘才’,這番氣量跟胸懷,也屬實讓他們佩服。

對於去邊疆戍邊。

若說實話,他們是很抵觸的。

因為自古以來,戍邊就沒有盡頭,但這是扶蘇親口承諾的,還給出了這麽多的承諾跟條件,若是家人無憂,還能借此博個前程,這未嘗不能算是一個好事。

而且扶蘇這次並未只身前來,還隨行帶了幾名小吏,都是去年剛從軍中退伍下來的。

同時。

還將這幾人的履歷給他們看了。

讓他們徹底放了心。

這幾名小吏,家中貧寒,比他們很多人出身都低,但通過十一二年的行伍,而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秦的官吏,這些人也都寫的一手好字,精通一些算術,他們的出身,其實不可能學習到這些的,唯一的可能就是扶蘇說的,他們是從軍中學到的。

一個微末出身的小吏尚且能如此。

那他們呢?

誠然。

扶蘇或許給他們看的資料有作假的嫌疑,但他們真的值得扶蘇這麽大費周章?扶蘇若是不想見,完全可以找個理由推辭,或者隨便安排一個官吏前來,他們又豈敢有怨念?豈敢有不滿?

但扶蘇並未這麽做。

他親自來了,還以誠相待。

如此坦率,就算是真有作假之意,至少表面功夫是足夠了。

誠意也十足。

就算被騙,他們也認了。

在扶蘇的反復勸說下,他們所有人都同意了。

等走出內史府。

他們也是有些恍惚不定。

感覺前面在殿中的遭遇就像是一場夢。

不真實。

只是熾熱的空氣,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真的。

陳勝深吸口氣,而後重重的吐出,他感慨道:“我們恐被那些貴族貪官汙吏蒙蔽太久了,秦廷哪有那麽窮兇極惡,分明是心懷等我民眾,只是大秦的領土太大了,根本就顧及不過來,加之地方官吏欺上瞞下嚴重,又有士人惡語相向,最終才導致我等視秦為仇敵。”

“若是前面意志不堅決,不執意到鹹陽,又哪裏能知道這些真相?”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說的就是我們吧。”

吳廣笑著點點頭。

他喟然道:“陳兄說的有理,若是不來鹹陽,沒有跟朝廷打過交代,我們又哪裏有機會知道真相?又哪有機會得到這些機會?”

“我吳廣本就得罪了縣裏官員。”

“日後免不了受刁難,服徭役這些事,恐是在所難免,但這種苦差事,注定是沒有意義的,但現在,就算是遠赴邊疆,也變得意義非凡了。”

“而且陳兄察覺到沒有。”

“這次殿下似在有意借我們之手,借我們之口,宣揚軍中現狀,似乎是想讓更多關東民眾入伍,若是我的猜測沒錯的話,殿下承諾給我們的好處,日後多半都能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