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第2/3頁)

“關東不少官吏,都是原六國官吏。”

“他們對秦律秦法並不精通,甚至一直都帶著鄙視眼色,大秦這些年雖廣發《為吏之道》等相關介紹為吏準則的書籍,試圖扭轉當下的不利形勢,終究是成效甚微。”

“此等局面的確非短時能扭轉。”

“但關東這些年經久持續的動蕩,實在是讓扶蘇深感憂慮。”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

“只是大秦過去的體制下,培養官吏的時間很長,而且大秦習慣用對秦律有了解的士人,只是大秦對官吏的需求又很多,這就造就了大秦頭重腳輕的現狀,扶蘇身為儲君,雖有心解決,但暫時的確沒有辦法跟能力去斧正,只能選擇去退而求其次。”

“讓更多有才之人,能掙脫原本束縛,得以從容出仕為吏。”

“另外。”

“扶蘇還察覺到一些異樣。”

“便是立國之後,關東的官吏鮮少能晉升到朝堂,這其實是很匪夷所思的,秦自開國以來,對於人才向來是不拘一格的,基本是有才便用,從不會拘泥於出身,然大秦開國之後,就仿佛一下變了,對於關東官吏的提拔變得格外嚴苛。”

“扶蘇對此也很是費解。”

“不過在詢問了丞相府相關官員後,也是知曉了一些具體情況。”

“非是朝廷不願用。”

“而是關東官吏在朝堂看來是難堪大用。”

“原因諸位想必也猜到一二了。”

“就是因為關東各地過去不時生出動蕩甚至是動亂。”

“這在朝廷眼中是無能的表現。”

“所以這些年關東官吏鮮少得到提拔,而關東官吏得不到提拔,自然會在心中對朝廷心生不滿,在朝廷推出新政時,便會變得松散懈怠,繼而陷入到了一種惡性循環。”

“這些年某種程度來講,關東官吏跟朝廷是離心離德。”

“這其中自是存在一定誤解。”

“但更多的還是秦制下跟六國原本制度觀念的不合,同時關東官吏因是原六國官吏出身,深受舊有制度的影響,最終才導致了當下的糜爛現狀。”

“扶蘇身為儲君自察覺到了這些隱患。”

“這幾年更是憂心忡忡。”

“故為陛下任命為儲君之後,便一直致力於改善朝廷跟地方之間的不信任,盡量消除互相之間的隔閡,因而便有了上次的事務府,不過僅僅靠事務府的十幾個官吏,對於整個關東官吏體系的影響,其實是微乎其微,也是完全不夠的。”

“故就有了這次的求賢令。”

“扶蘇意欲從實際出發,從微末之處著手,不斷改善地方跟朝廷的關系。”

“為天下重新梳理上升渠道。”

“只是扶蘇雖為儲君,但也只是個儲君,對天下的影響有限,對朝廷的影響同樣有限,故雖有心去求得大賢之能,替扶蘇去扭轉局面,卻最終也只能安置在地方為吏。”

“扶蘇對此也是深感有愧。”

說著。

扶蘇起身,朝眾人欠身一禮,以示自己的愧疚。

陳平等人面色微變,連忙起身,拱手道:“殿下快快請起,殿下如此真知灼見,為朝廷跟地方官吏緩和矛盾做了這麽多壯舉,已讓我等很是汗顏,我等一介布衣,豈敢受殿下這般大禮?”

“何況我等是誠心而來,並不看重官職大小,以殿下之容人之量,我們就算最終只是個微末之吏,也未嘗不能一步步晉升到朝堂。”

“殿下何愧之有?”

在陳平等人勸說下,扶蘇這才直起身。

扶蘇動容道:“我扶蘇只能給諸位提供一些‘吏職’,諸位卻這般誠心待我,扶蘇實在感動,而且這些想法,終究只是扶蘇的個人己見,充其量只算做是些不成熟的想法。”

“能得諸位如此信任,扶蘇實在受之有愧。”

隨即。

扶蘇也頗為自豪道:“我之拙見,的確有些不成熟,但終究是得了陛下信任。”

“只是牽涉的官吏太多,實在不便於直接推廣到全國,所以只能在地方先做嘗試,以觀後效,若是成效斐然,便正式在天下推行,讓天下有才之人,皆入我大秦觳中,讓天下有能之人,都能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才。”

“殿下英明。”陳平等人高聲道。

扶蘇苦笑道:“那談得上什麽英明,只是做了儲君該做的事。”

說著。

扶蘇似想起了什麽,也是猛地一拍腦門,自嘲道:“前面光顧著說話了,都忘了這次是宴會,連酒肉都沒有端上來,這還算什麽宴會?”

“魏勝,快派人去將宴食呈上來。”

“你怎麽不提醒我?”

隨著扶蘇的吩咐,很快,就有小吏端著一個個精致銅盤,進到了殿內,每個銅盤內都裝著大塊的拆骨羊肉,還有一壺溫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