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2/2頁)

“不過貴族掌有刑法的隨意裁量權,因而可以肆意打壓壓榨商賈跟新興的土地所有者。”

“但如此一來,商業農業都會受到影響,國家稅租也會大幅減少。”

“因而繼續施行秘密法,實則是損國而利貴族。”

“對國家很不利。”

“也就在此時,子產公布了法律。”

“限制了貴族特權,促進了鄭國農業和商業的發展。”

“子產‘鑄刑鼎’的意義,在於避免模糊而任意的控制民眾行為的舊有方法,削弱貴族過去的統治特權,使平民也可以依靠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利,消弱了貴族的專制統治。”

“如此自會遭到貴族的強烈抗議不滿。”

“不過這只是開始。”

“隨著越來越多諸侯開始效仿,最終就算是孔子也是坐不住了,對晉國的趙鞅鑄刑鼎,進行了嚴厲的攻擊。”

“孔子說:晉國拋棄了法度,恐怕要滅亡了。”

“當年晉國恪守唐叔制定的法度,民眾尊敬貴族,貴族管理百姓,貴賤有序,因此晉文公得以成為諸侯盟主。”

“今天的晉國卻拋棄這個法度,搞了一個刑鼎,民眾都依照刑鼎的規定生活,再也不害怕和尊敬貴族了,我們這些貴族的飯碗豈不是要砸了嗎?”

“貴賤無序,何以為國?”

“叔向、孔子等人的過激反應,其實跟現在的六國貴族是一樣的,都是擔心秦之變革,會影響到自身的利益,而且秦之變革對貴族的影響更大,因為秦不認可舊有的貴族體系,一旦讓秦的變革徹底完成,貴族最終會徹底失去特權,淪為尋常人,如此強烈的落差,自會引的六國貴族強烈的恐懼。”

“所以啊。”

“你張良也好,還是其他貴族也罷。”

“嘴上冠冕堂皇的說著要復國,實則都是為保住自己的貴族特權。”

“你們為的從來都不是那個所謂的‘國’!”

“都是為了自己!”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從周開始天下就有變革之潮流,隨著諸侯變法,諸子百家的興盛,天下思潮早已彌漫,然貴族卻依舊不肯舍棄手中權勢,但以你張良之聰明,又豈會真的看不出天下大勢?”

“子產鑄刑書以來,貴族的專制特權受到了極大削弱,隨著變法的推進,天下自古以來的世祿世卿被徹底廢除,也正因此,你張氏才能世代相韓,不然在世祿世卿的舊格局下,你張氏哪有機會躋身到主政朝堂的機會?”

“而自商鞅變法以來,貴族的權勢得到了進一步削弱打壓。”

“各階層之間的流動性空前活躍。”

“但這終究只局限在秦地,也只是損害到貴族禮儀,並未徹底動搖貴族的根基,而且隨著秦一統天下之後,自身態度搖擺不定,貴族其實反倒有擡頭的趨勢,然若是任由秦制改革,便會徹底動搖到貴族的根基,日後貴族恐就會跟世祿世卿一般,徹底淪為歷史煙雲。”

“所以你們想阻止。”

“你們作為既得利益者,想要阻止自身特權被剝奪,我其實很能理解,只是縱觀歷史,天下廢除世祿世卿制,死傷了太多人了,也歷經了太久,若是貴族體系依舊在天下存在,恐會比世祿世卿制更加難以抹去,也要付出更多的血與淚。”

“就歷史大勢而言。”

“貴族退出歷史舞台是必然的。”

“因為秦勝了!”

“秦之所以能以一國勝六國,便在於秦調動了底層的積極性,讓底層人有機會能夠躋身到更上層,而這同樣是大勢所趨,只不過貴族體系存在太久,在天下根深蒂固,又掌有天下舌喉,聲勢浩大,想要徹底清除,並建立全新的體系,難度可想而知。”

“只是大勢如此,又豈是人力能改?”

“最終只不過是幾番折騰,幾番掙紮,讓天下多流幾行血淚罷了。”

“然天下苦太久了。”

“我想為天下提前結束這場鬧劇。”

“讓天下早點步入正軌。”

“因而我不會讓任何人阻止進程,你不行,其他人也不行,所以我很討厭跟你這種人打交道,因為你們中太多人為了個人私利,根本就不會顧天下蒼生死活,我雖同樣冷漠無情,但至少心中還有一點良知,知曉自己的前路在何方。”

“我將你放進來,非是想跟你爭辯。”

“只是想告訴你一件事。”

“方向錯了。”

“知識越多對天下造成的傷害越嚴重。”

“秦眼下正在推進的變革,乃天下日後注定要走的路。”

“也是天下百年千年之大勢。”

“無人能擋!”

“你的阻攔只會造就更多死傷。”

“也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