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攻守易型了!(第2/3頁)

“態度已然是暴露無疑。”

“與其如此。”

“我等又何須再顧及他們的顏面?”

“他們不仁,我們不義。”

“這次郡裏發生的事,可以分成是兩件事。”

“一件是朝廷整頓吏治,我等迫於形勢,不得不將其他官員交出以自保,但並未透露項氏等貴族分毫,而朝廷早早就派人潛入會稽郡,也早就暗中打探出了一些情況,只是並未掌握太多有用信息,然六國貴族自己生事鼓吹‘東南有天子氣’,引得陛下震怒,最終陛下下令徹查,同時許諾能提供信息的予以恩待,入獄的官吏為了減刑,也為保住自己性命,將他們全部供了出來。”

“我等對此全然不知情。”

“因為我們知曉的,僅僅是這些人替我等扛了罪。”

“而在朝廷興師動眾時,我們為朝廷密切監視,根本不敢有任何動作,更聽不到任何風聲,等知情時,朝廷已派人去大肆搜查了,我等就算去傳信也為時已晚,因而最終就放棄了。”

“我等對六國貴族已仁至義盡。”

“若非他們主動挑事,根本就禍殃不到自身。”

“這是他們自找的。”

“經此一事。”

“六國貴族在關東,準確說在我會稽郡,實力及影響力定然大降,就算有貴族能逃出去,也決然不會太多,到時這些人若是找上門來,想讓我等替他們做事,幫助他們重新積蓄勢力,我等大可借口郡中官吏缺乏,我等能用之人,敢相信的官吏太少,不敢以身試險,將這些人打發回去。”

“這是會稽郡。”

“我等是會稽郡官員。”

“治下十五個縣,都在我等治下。”

“何須看他們眼色?”

“若是他們執意想讓我等相助,那同樣可以,我們跟他們是以利相交,那自要唯利是圖,六國貴族不拿出足夠的誠意,那就休怪我們不念舊情,畢竟有些消息你們都聽說了。”

“郡裏空缺的官吏,最終都會為秦人補足。”

“我等日後做事也會受制不少,自不會再那麽輕易出手。”

“而這一切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殷通面露譏諷。

他其實來時並未下這麽大決心。

只是方才獨自坐在屋中,陡然想明白了一些事。

朝廷不一樣了。

眼下的朝廷變得很是犀利。

而這種犀利跟過去的急功近利是不一樣的,朝廷變得更有攻擊性,更有目的性了,在始皇這次的巡行之下,各地官吏惶惶不安,六國貴族雖未受到太多明面上的波及,實則同樣損失慘重,因為親近六國貴族的官吏出事了。

等這次朝廷雷霆出手後,六國貴族更是會一蹶不振。

此消彼長。

讓殷通意識到一件事。

六國貴族或許今後的處境將會越來越艱難,猶如溫水煮青蛙一般,不斷為朝廷吞噬侵占,最終再難掀起風浪,這甚至都是可以預見的了,因為六國貴族是需依仗地方官吏的,若是地方官吏不再親近呢?

過去朝廷不敢輕易對關東官吏出手,然這次始皇卻是毅然決然的動手了。

雖是仗著巡行的由頭,但終究是動手了。

蛇打七寸。

朝廷眼下卻是正中要害。

朝廷對關東控制力加強,六國余孽越發頹危,只要朝廷不出什麽亂子,天下反倒會安寧一段時間,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去自討沒趣?去親近六國貴族?完全可以順勢下坡,對朝廷表露善意,繼而穩住自己的官位。

這才是最佳選擇。

至於六國貴族之死活,關他何幹?

六國貴族若是全死了,大秦天下也就徹底安穩下來。

六國貴族就算這次不死,也定然會重傷,短時都難以恢復元氣,而他已四十有三,能有多少時間陪著六國貴族折騰?

他已沒那個耐性了。

既然如此。

那就再幹脆一點。

將六國貴族打擊的更狠點。

那樣他這大秦官員也能當的更安穩、更舒適一些。

正是想清楚了這些,殷通徹底轉變了思路,從原來多少會為六國貴族考慮,轉變到只為自己著想。

繼而徹底狠下了心。

聽著殷通的冷漠言論,即便是李默,也不由感到一股寒意。

殷通這話的含義,他們又豈能不知?

這是完全不管貴族死活。

六國貴族若是反應過來,能及時逃走,那便能活。

若是反應不及,那就死在這裏。

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李默心頭微動。

對於殷通的建議,他其實很心動。

他早就對這些趾高氣昂的貴族不滿了,若非六國貴族在地方勢大,跟不少地方豪強都有來往,他根本就不屑跟他們打交道。

眼下殷通的主意正合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