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更法!!!(第2/3頁)

原因嬴政也清楚。

他們成為了當下政治傳統的受益者。

一旦大秦再度施行變法,重新確立新的政治理念,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很多都會因不適而掉隊。

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嬴政從身下的一堆竹簡中,翻出了《商君書》,而後翻開到《商君書·更法》,裏面記載的便是當年孝公時,秦國關於變法決策的論戰,當時的執政大臣甘龍、杜摯堅決反對變法,立主維持秦國傳統。

嬴政輕語道:“甘龍雲:‘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勞而功成;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今若變法,不循秦國之故,更禮以教民,臣恐天下議君!’”

“杜摯:‘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君其圖之!’”

“商君反駁甘龍雲:‘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論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惡。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制法之人,不足與論變。’”

“君無疑矣!”

“商君又駁杜摯雲:‘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也!帝王不相復,何禮制循!伏羲神農教而不誅,皇帝堯舜制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

“故商君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湯武之王也,不修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必多是也。”

“君無疑矣!”

“……”

嬴政將這篇更法都念讀了一遍。

目光十分清明。

他當初力主天下革新,其實便基於此文,而大秦立國之初,其實並未就事論事的進行整頓吏治、休養生息,同樣也源於此,因為嬴政跟商鞅的觀點一致,他們堅定的認為不對天下舊有的政治傳統進行清理,只做一些表面的事務處理,根本就無濟於事。

不涉及天下根本政道,不涉及王道傳統,或者保留了舊傳統的表面變革,不可能全面深刻,也不可能穩定持續的強大,一旦風浪湧起,舊根基舊理念便會死灰復燃,所以嬴政從大秦一開國,便始終堅定的推行大破大立,意欲盤整天下,重鑄新天下。

只是十年的革新,並無太多建樹。

天下過去舊的政治傳統依舊深入人心,而原本支持革新的朝臣,也漸漸跟傳統融合,形成了新的迂政傳統,這股勢力眼下已主宰了朝堂,大秦這十年的變法,也迅速的消於無形,整個大秦無形間又回到了天下的老路上。

國家陷入震顫癱瘓,各種謠言人禍接踵而來。

在整個天下趨於濃烈的迂政之風下,其實嬴政自己也動搖了。

只是又有些不甘。

因而便做出了最後的掙紮。

即焚書。

他意圖通過這種行政手段,強行扭轉天下的迂政之風,只是這種迫不得已的手段,稍見功效,便引來了天下更大的動蕩,而朝臣的反對聲愈大,也讓之前變法所積累下來的改變,被沖擊的支零破碎。

也是從這時開始。

大秦朝堂越發朝向迂政傳統。

原本堅定革新的李斯等變法勢力,見狀也漸漸變得沉默收斂,大秦後續幾年徹底陷入到迂政傳統的搖擺不定,繼而給天下釀就了更大的混亂跟動蕩,而他也開始轉向通過宣揚莊嚴肅穆的聖王德行來平息嚴酷的天下沖突。

對於變法也變得冷漠。

而他後續開始堅定變法,其實是源於嵇恒。

在嵇恒身上,嬴政仿佛看到了‘商鞅’的影子,雖跟商鞅的積極進取不同,嵇恒明顯顯得有些慵懶,但兩個人在有一個方向是一樣,便是對於變法意志的堅定,他過去看了很多遍《商君書》,對商君的一些理念早已了如指掌,在商君看來,一個國家的變法派能夠成功,取決於其變法內容是否全面深刻,又取決於對該國政治傳統背叛的深刻程度。

商鞅在秦國推行的變法。

從始至終商鞅都無比的清醒,知曉變法的最終目的,也知曉如何是最深刻徹底的。

而在這一點上,嬴政自身也好、李斯也罷,都達不到商鞅的清醒跟徹底,往往遇到一些需自己探索的事,便會下意識的歸復王道傳統,對於自身國家的體制、文明形態,也難以窺探到全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這種情況下,自會導致很多官員倒想迂政。

這無可厚非,也難以避免。

因為大秦本身對前路就很模糊,革新以來對天下治理也越發吃力。

最終難以避免的出現了動搖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