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第2/3頁)

“而商君行法之最大根基是行政。”

“商君行政,慮在事先,有錯失便改,是先發制人,為此,商君之大政深得民心。”

“大政得人,則民心安。”

“民心安,則世族復辟失卻附庸,終將漸漸枯萎,若大政缺失不修,則世族復辟有鼓呼之力,民眾亦有追隨徒眾,當此之時,僅僅依靠朝廷的強力鎮壓,只是揚湯止沸也。”

“明修大政,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若陛下執意以新官署之非常手段介入,行偵察、逮捕、審問,更如飲鴆止渴也。”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

聞言。

頓弱苦笑一聲。

他已是明白了場中局面。

陛下意欲新設官署為假,想要重提商君法才是真。

不然隨行官吏眾多,為何偏偏就留下了自己跟史祿?

原因便在於此。

只是史祿口中的修大政,或者說陛下想修的大政,又會是什麽大政,頓弱也不禁好奇起來。

“明修大政,釜底抽薪。強力鎮撫,揚湯止沸,非常暗殺,飲鴆止渴。”嬴政喃喃念誦著,不禁感喟萬千,道:“廷尉之言,振聾發聵,何其精當也,人雲忠言逆耳,今日方知其意也。”

“只是明修大政,又當修何等大政?”

嬴政平靜的看向史祿。

史祿深吸口氣,沉聲道:“吏治。”

“臣在為廷尉之前,曾擔任靈渠的監禦史。”

“身為監禦史除了負責相關水利,更主要的只能便是肅清吏治。”

“而在靈渠修建的那幾年,臣便明顯的發現,修築靈渠的官吏中多有不當之吏,很多官吏都犯下了‘縱囚’、‘不直’、‘失刑’等罪行,這也導致靈渠的修建並不如外界知曉的順暢,靈渠是這般,臣相信天下其他的郡縣恐也多半如此。”

“而今天下積怨,臣認為絕大多數原因,出在官吏身上。”

“官吏不作為,或者亂作為,這才導致了天下沸沸揚揚,民眾怨聲載道。”

“因而想讓天下局勢改變首當治吏。”

“吏雖眾,同體一也。夫同體一者相不可。且夫利異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為保也。”

“明主治吏不治民,便是其中道理。”

“吏治不清明,再怎麽治民,也是無濟於事,因為根本不在民,而在吏身上,源頭不做肅清,河水有如何能清明起來?”

“而關東之地尤為如此。”

“關東對秦法並不完全接受,地方官員跟朝廷多有忤逆,雖礙於朝廷威勢,不敢太明目張膽,但背地卻沒少跟六國余孽串通一氣,不然六國余孽又豈會如此猖獗,又豈能這般張狂?”

“若是能將吏治肅正,關東官吏不敢跟六國余孽為伍,六國余孽縱有鼓呼之力,也終究難以延續,更難有追隨徒眾。”

“因而臣懇請陛下重整吏治。”

說完。

史祿恭敬的作揖。

只是對於史祿的建議,嬴政卻露出了一抹遲疑。

他看向史祿,凝聲道:“關東所需官吏眾多,若是真的肅正吏治,恐會造成關東大量官吏欠缺,此等辦法,朝廷過往也曾提及過,只是礙於各種實際情況,最終並沒有采納,不知廷尉有何其他見解?”

史祿輕笑一聲,淡淡道:“回陛下。”

“臣的確有些想法。”

“當初殿下在‘官山海’時曾提出一個見解,便是將商賈的職能固定,即專職專任,臣認為此等辦法同樣可用在吏治上,關東糜爛久矣,想要徹底豁清非短時能做到,朝廷也不當如此迅猛,若是中途發生變故,反倒會讓朝廷難以自適,因而當擇其一點而攻之。”

“只針對一處,其他的暫且無視。”

“如此雖也會對地方造成一定影響,卻也不會太多,只要地方官署機構完成,缺少部分官吏,未必不能正常運轉,而且若是真的缺失多了,朝廷卻也可以重新任職。”

聞言。

嬴政微微頷首。

他看向頓弱,問道:“禦史大夫認為此法如何?”

頓弱臉皮微微一抖,連忙道:“臣認為廷尉所言極是,關東民眾積怨久矣,而這些積怨多為官吏造成,若是朝廷對關東官吏進行清洗,不僅能消解民怨,還能招攬民心,更重要的是,也能側重打擊六國余孽的囂張氣焰,讓關東官吏不敢太過明目張膽的跟六國余孽媾和。”

“臣認為此法可行。”

見頓弱也表示贊同,嬴政這才松口道:“既然禦史大夫也同樣,那就按廷尉所言辦吧,只是郡縣日常處理的政事很多,又當從何事著手?既不能影響到郡縣的日常工作,又能做到對關東官吏的極大震懾。”

頓弱跟史祿對視一眼,幾乎是異口同聲道:“從肅清征發黔首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