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望祀虞舜於九嶷山!(第2/3頁)

魯仲連是當年齊國有名的學者,秦一統天下後,設立博士學宮,也對其進行過邀請,只是魯仲連堅決不就,甚至直接退隱了山林,以堅定表示自己的不仕秦之心,因而也是在六國貴族間頗有聲望。

見狀。

魯仲連眼中露出一抹得意。

他冷笑道:“始皇老了。”

“過去的始皇何其霸道,何曾將三皇五帝放在眼裏?大秦立國伊始,便自取‘皇帝’,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更是沒少在各地石刻上貶損‘五帝’,當年洞庭湖的湘山,更是被下令‘赭其山’。”

“但現在呢?”

“還不是要乖乖的來祭祀。”

“當年燕人盧生說得到‘亡秦者胡也’的圖書,始皇就立即命令蒙恬發兵三十萬北擊匈奴,略取河套地,讀書人‘為訞言以亂黔首’,他便焚書坑儒,過去的始皇是何等獨斷專行,凡是膽敢冒犯他的人、鬼、神,一律重拳出擊,絕不手軟。”

“但這一年來,始皇變得軟弱了。”

“而且……”

魯仲連呵笑一聲,冷漠道:“前幾個月,天下有個傳聞,我認為不像是空穴來風,是秦使者在路過華陰時,有人持著玉璧攔住使者說‘請將此璧贈與滈池君’又說‘明年祖龍死’。”

“而那塊玉璧正好是始皇八年前遺失在湘江的那塊。”

“所以才有了這次的祭祀。”

聽著魯仲連的內幕消息,四周的貴族若有所思。

許猗驚疑道:“按魯兄之言,始皇這次祭祀是為懺悔?”

魯仲連點頭道:“正是如此。”

“秦政無道,所以八年前有了‘洞庭之怒’,這本是舜帝對始皇的警告,但嬴政卻不以為然,還對舜帝進行了一番羞辱,這定然是損德虧理的,所以就有了後面的玉璧遺失,這次玉璧重現,還帶有相應的讖語,這便是舜帝的在天之靈向他顯靈示警,行將報應。”

“嬴政又豈能不慌?”

“因此,嬴政才不得不對舜帝進行祭祀懺悔,以求寬恕。”

許猗點點頭,道:“原來如此。”

“怪不得這次始皇巡行有祭拜舜帝的情況。”

“只是舜帝不是病病逝於九嶷山嗎?為何要在雲夢北岸祭祀?”

魯仲連輕笑一聲,頗為自得道:“這你們就有所不知了,祭祀最好的地點的確是九嶷山,但嬴政過去是何等輕蔑三皇五帝,若是親去九嶷山祭祀,豈不是有損皇帝尊嚴?所以祭祀地點的選擇就尤為關鍵了。”

“既要表達對‘洞庭大怒’的真誠懺悔,還要護住皇帝的尊嚴不能喪失,這個地點其實很不好選擇。”

“不過秦廷是有能人的。”

“他們知道如果離洞庭湖太遠,則難以得到舜帝的寬恕,也不能體現對舜帝的誠意,太近又有損皇帝尊嚴,所以雲夢就成了遙祭舜帝的最佳地方了,因為雲夢雖不是洞庭,但離洞庭不遠,是一個可以把‘表誠意’和‘保顏面’兼顧起來的地方,也是一個能做到兩全其美的地方。”

“所以這次祭祀才定在了雲夢。”

“這次之所以準許郡縣官吏跟附近民眾往觀,同樣是為了能最大限度的求得舜帝寬恕。”

聽著魯仲連的解說,眾人也是恍然大悟。

不由對魯仲連贊嘆連連。

魯仲連淡淡的笑了笑,一副雲淡風輕模樣,仿佛這番見解對他而言很尋常。

但眼中實則難掩得意。

聽著四周眾人對魯仲連的恭維,一旁的一個中年人眉頭微皺,他並不認為魯仲連的解釋是對的,而且只感覺很是荒唐,若是始皇真這麽容易服軟認錯,他們又豈會畏嬴政如虎?根本不敢做太多動作?

終究只是書生之見。

蒯徹眉頭緊皺,死死的盯著前方。

在他們看不真切的地方,始皇的車輦已出現了。

也在此刻,本就躁動難安的北岸,瞬間呼喊如潮,久久未曾斷絕。

在眾目睽睽之下,嬴政高挺的出現在眾人視線,全場瞬間安靜下來,嬴政並無任何言語,肅然的踏上望祀祭壇。

他面對南天,宣讀了丞相李斯精心撰寫的祭文。

祭文頌揚了舜帝的孝慈,頌揚了舜帝的愛民德政,頌揚了由堯帝奠定而被舜帝發揚光大的王道大政,頌揚了舜帝任由臯陶執法的中正平和。

祭文末了。

嬴政奮然念誦出一段令萬眾動容的宣示。

“大秦新政,上承天道,下順民心。力行郡縣,天下一法,和安敦勉。自今於後,師法舜帝,常治無極——”

嬴政高亢的聲音在山谷回蕩,四周的歡呼熱烈聲,已然瞬間淹沒了群山大澤。

相較於四周民戶的歡呼,魯仲連等人卻是面露不悅。

因為嬴政最後的一段宣示,分明沒有任何改正的想法,也全然沒有向王道轉向的跡象,反而是在大言不慚的認為,大秦推行的‘郡縣’、‘一法’的做法是合乎天理、順應民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