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始皇命運的十字路口!(第2/3頁)

統禦天下的帝王就是天空指定的人間掌控者。

而這套理論後面又為漢代的董仲舒繼承發展,天人本一體,所以彼此之間會產生天人感應,百姓呢,就要遵從天的意志,來幫助天,也就是幫助帝王,維護王權的統治。

秦雖沒有直接繼承這套理論,但實則一直在深受其影響。

同時有了後續的泰山封禪。

也有了後世耳熟能詳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玉璽。

雖然始皇將儒家驅逐出了朝堂,但儒家繼承發揚下來的君權天授、天人感應這套學說,一直在天下風行,也一直在影響著大秦。

甚至於這套理論,是統治者主動接納的。

因為在古代自然災難往往決定了百姓的生死存亡,也即是說,一旦將君權跟神權綁定在一起,很容易就影響到底層百姓,並於此同時很容易為底層百姓接受,如果他們不維護王權的統治,就會出現諸多災難,致使天下無糧,民不聊生。

這也是為何這套理論一出現就經久不衰。

即便是秦國,這樣一個相對務實的國度,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統治馭民。

即便儒家被驅逐出了朝堂,但儒家傳承下來的一些東西,實則依舊在秦廷內部存在,只是從所謂的儒生,變成了方士、巫覡、星象師等稱謂,而這也是他之前在獄中說過的,天下士人何人不通儒?

法是儒。

其他的同樣也是‘儒’!

只是表裏區別。

雖然秦從商鞅開始,便對神鬼一說進行了打壓,但神鬼之說,畢竟流傳了數千年,各地的淫祀層出不窮,最終秦國還是對此做出了妥協,默許了一些神鬼存在,不過要得到官方認可,也正因為此,蔔筮等相關書籍,在天下一直淵源流傳,也不止是秦國,天下其他諸侯國同樣是這樣,甚至於天下各國後續都編有各自的《日書》。

各國都有一批專門從事這方面服務的‘日者’。

對於這種情況,嵇恒最初幾世,其實是對此嗤之以鼻的,只是在幾世輪回之後,卻也漸漸明白了原因,與其說是‘封建迷信’,其實未嘗不是當時社會現實的映射,生產力和生活水平的低下,長期戰亂導致的民不聊生,才是人民信奉禁忌的根本原因。

比如生個孩子,剛生下就死了,得一場大病,人就沒了,出個遠門,就被人殺了,好端端在家待著,也可能禍從天降,人們不了解其中的根本原因,也沒法逃避這些天災人禍,只能把一切苦難的根源,算到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頭上,在現實之外尋求一種另類的寄托。

這種情況下神鬼之說自是大行其道。

說到底。

終究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欺欺人。

而今天下底層人迷信,統治者同樣對此深信不疑。

不問蒼生問鬼神。

這才是華夏數千年來的常態。

在九世輪回中,嵇恒其實試圖做過改變,只是結果都很慘,遭到了天下群起而攻之,不僅引得朝臣口誅筆伐,更是受到了底層民眾的攻訐,最終全都草草收場,甚至是直接不了了之,根本就改變不了分毫。

但秦朝或許會是個例外。

因為秦是法!

秦相較於其他國家,更為務實,也相對唯物,對於神鬼一說,雖然同樣也迷信,卻還沒到其他朝代那樣不容置疑。

想到這。

嵇恒眼眸微微閃動。

不過很快這抹異樣就被隱藏了。

嵇恒淡淡道:“你方才聽了我是如何講解的嗎?”

“這是星辰是自然變動。”

見胡亥沒有反應,嵇恒揉了揉額頭,他也知道在這個‘神鬼數術’的時代,讓胡亥接受這是天體的自然運轉,其實是有些強人所難,因而他並沒有就此多說,只是道:“熒惑守心,天降災禍,這個說法其實在我看來,並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始皇信不信。”

聞言。

胡亥一個激靈。

他臉上變得嚴肅起來,神色卻有些不確定,略帶遲疑的問道:“你認為陛下會不會信?”

“會!”嵇恒斬釘截鐵的開口。

胡亥嘴角一抽。

他還以為嵇恒會說出其他說法。

這不是跟現在一樣嗎?

嵇恒沒有理會胡亥的白眼。

他很肯定。

始皇歷史上的信了。

而且在熒惑守心之後,天下還傳出了兩件異事,一件是隕石刻字,另一件是楚水中撈出一塊玉壁。

歷史上,在這兩件事之後,始皇明顯感到了極大的壓力,在隕石刻字一事後,直接下令殺了周圍十裏之民,伐木焚山,這已足見始皇對這些讖語的忌憚,甚至是不惜痛下殺手,也要降低此事的影響力。

只是效果並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