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為治天下,未雨綢繆!(第2/3頁)

“將這些死水疏浚貫通。”

“所以等到嶺南徹底安定下來,南海三郡首要政事當是治水。”

“通過修築渠道、引流等手段,讓水活起來。”

“水活則地活。”

“此外。”

“這是治地之法。”

“南海將士過去來嶺南水土不服,更是多次遭遇瘧疾、瘟疫,在這些太醫的診斷下,認為原因恐多是出在水源上,自古以來,世人皆是就地取水用水飲水,但南海恐不能如此,這裏死水太多,裏面沉浮著太多禽獸屍體,因而在嶺南尋常飲水,當使用燙水。”

“我起初對此也是頗感困惑。”

“畢竟柴木昂貴。”

“不過在進入嶺南之後,這股擔憂也是消散了。”

“嶺南山木眾多,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只是這裏畢竟多雨,木材並不易幹,所以恐還需花一些時間,但我相信這些太醫的判斷,等日後南海死水變成活水,這裏未嘗不能成為大秦的第二個巴蜀。”

“只是需諸位將軍多費心了。”

聽到扶蘇的話,眾人若有所思。

趙佗等人其實之前也隱隱察覺到了,只是並未太過注重,眼下細細想來,也是對扶蘇這番話深以為然,只是這番話來的太遲了,若是他們能早日知曉,或許南海前兩次征伐就不會死傷那麽慘重了。

趙佗道:“末將謹記。”

扶蘇滿意的點點頭,又道:“經過這幾年的耕耘,大秦算是勉強控制住了南海,但南海偏遠,若有危局,朝廷恐難以馳援,因而為國家計,為華夏計,當今進入南海只有一條揚粵新道,恐都是遠遠不足的。”

“嶺南地袤。”

“足以勝過昔日關中秦地。”

“如此廣袤之地,絕不容有任何閃失,尤其朝廷為征服南海付出了這麽大的傷亡,這更是朝廷所不容。”

“因而在臨來之際,我已向朝廷建議,等南海安定下來,令開幾條新道,讓南海徹底融入華夏,不分彼此,因而日後不論是北上靖亂,還是南海生亂,都能始終保證南海不脫離華夏,此事關華夏千秋萬世計,恐也需諸位將軍日後多加操勞了。”

扶蘇拱手。

眾人心神一凜,連忙道:“定傾力而為。”

場中唯有趙佗目光閃爍。

他自是聽出了扶蘇的言外之意。

朝廷對南海的現狀是有不滿的,尤其是現在進入南海只有一條揚粵新道,若是一旦南海或者中原生出動亂,有人阻斷掉揚粵新道,中原跟南海恐就關系斷絕了,這是朝廷決不能容忍的。

雖然在嶺南這邊修路很是不易。

但趙佗絲毫不懷疑朝廷的執行力跟決心。

一旦朝廷決定要做什麽,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發動起來,能爆發出來的力量,足以撼動山海,雖然修路艱難,但未必真就能阻止朝廷修路的決心,只是中原通往南海的道路一多,南海再想脫離中原恐就難之又難了。

趙佗心中長嘆一聲。

他知道。

朝廷對南海已生出了防範之心。

無論這些道路最終何時能修浚成功,南海都注定不能像過往那邊自在了。

也會時刻受到朝廷的注視。

扶蘇這次前來恐是想斬斷南海軍中所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趙佗雖心中清楚這些,對此卻是無能為力。

李信頷首道:“中原進入嶺南的道路的確太少了,除了朝廷過去修建的揚粵新道,便只有從水路,但水路並不穩定,所以實際上進入南海的道路實則就一條,若是日後揚粵新道出現問題,南海恐真就跟朝廷斷絕聯系了,殿下之見,的確是高瞻遠矚。”

“防患於未然。”

扶蘇苦笑著搖頭,輕嘆道:“其實我並不想多修道路,嶺南多丘陵,天氣復雜,一旦確定修建道路,又要大肆征發徭役,這恐會加重天下負擔,只是大秦為南海付出了太多太多,數十萬將士的性命,還有數不盡的錢糧,若是因道路阻隔,而讓南海遠離華夏,這實在無法向天下蒼生交代,更無法向那些死去的將士交代。”

“因而雖心中不願,卻也只能這樣了。”

諸將領點頭。

嶺南三郡是他們親手打下來的。

又豈願被丟失?

因而就算要付出不小代價,在他們看來也是值得的。

隨後。

扶蘇面色一沉,神色變得嚴肅。

他肅然道:“前面所說,都是朝廷對嶺南日後的安排,非是我這次前來的重點,我這次前來的目的,諸位恐早已從各方渠道得知,我是來解決士官退伍轉職的事,在此之前,我需得提前聲明。”

“此次是強制退伍。”

“並不容許任何人說情挽留。”

“而且這次士官轉職的事,也不經由軍中,而是全權交由我所創立的事務府,我所創的事務府並不會在軍中處理這些事,而是在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