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扶蘇的政見!(第2/3頁)

若如常人仁善,那確定無疑的是,連一個尋常將軍都不能做好,遑論帝王?!

而今扶蘇因一己之念,就妄圖去改變現有的情況,這實在是過於托大,也過於理所當然了。

軍中的事陛下難道不知?

何以輪得到扶蘇來指指點點?

然陛下就算知曉,也並未真的在意過,而且就算朝廷虧欠軍中士卒,那又能如何?軍中士卒當真敢反叛不成?

世人總是有人要犧牲的。

在李斯看來,軍隊就是陛下手中的獵犬。

便該是一只效力於主人的牲畜而已,主人固可念惜獵犬牲畜之勞苦,然如何能以獵犬牲畜與聞主人之決策意志?

這豈非荒唐?!

其他人同樣蹙眉。

他們對扶蘇的想法很是費解。

既然軍中沒有出事,那何以要去妄動?

軍隊的事是能輕易動的?

一旦處理不好,扶蘇可知會釀成怎樣的惡果?若全憑腦子一熱,就匆忙的去做決定,那豈非是視大秦政事如兒戲?

荒謬!

見諸位大臣竟皆沉默。

扶蘇心中沉沉一嘆,他知道,嵇恒再度說對了。

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只要沒有出現問題,那就等同不存在問題。

想讓大臣都正視起來,根本不是靠一個儲君就能說服的,也並不是憑借好言好語就能做到的。

扶蘇臉上的笑容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臉冷漠。

他漠然道:“我知道你們並不想去理會,也根本不想去搭理,但有些事卻是要提前說明白。”

“我扶蘇並不是臨時起意。”

“而是自有心思。”

“帝國從來都不太平。”

“過去帝國上下,一直沉浸在‘天下和平’‘靡不清凈’的狀態,但這種狀況才是真正的在自欺欺人,大秦如果想要徹底穩固天下,就必須要正視當下的現狀。”

“大秦的精力不當繼續放在構建文明盤整天下上,而是當轉為關注對復辟暗潮的查勘,在我看來,大秦對外應當大舉夷滅外患,對內當大舉鎮壓復辟。”

“這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

“也是緊密相連的一個整體。”

“鎮壓復辟必須以肅清長期邊患為保證,鞏固邊地又必須以整肅內政為根基,但這兩件事都有一個大的前提。”

“便是關中穩固。”

“爾等皆是大秦重臣。”

“對大秦的現狀是了如指掌。”

“也遠比我扶蘇看的更為清晰更為真切。”

“關中這些年的情況,你們也比我清楚,兩年前驪山叛亂,賊首黔布逃亡,至今依舊被抓到,還有陛下在蘭池遇襲等等,這都足以說明,關中的情況並沒有所謂的那般良好。”

“而是每況愈下。”

“扶蘇不懂諸位謀劃的什麽大政。”

“在扶蘇看來,大秦首要任務當是固本。”

“固本關中!”

“諸位不敢講新老秦人,那就讓我扶蘇來講。”

“老秦人就是大秦根本。”

“也是大秦能夠掃滅六國,一統六合八荒的真正功臣,大秦固本,首先要固的就是老秦人之心。”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軍!”

“爾等認為南海的事只是意外。”

“但我扶蘇不怎麽認為,我認為這是軍心動搖的跡象。”

“更是老秦人對朝廷信心的動搖。”

“皮將不存,毛之焉附?”

“若是老秦人對朝廷都沒有了信心,就算朝廷做再多大事,又有什麽用處?只是繼續自欺欺人罷了。”

“軍心即民心。”

“即代表著老秦人對朝廷的態度。”

“絕不容許任何小視。”

“在諸卿眼中,天下已無新老秦人之分,但若是大秦真的發生了變故,真正能為大秦出力的諸位認為會是那些人呢?”

“關東的新秦人?”

扶蘇冷眼看著下方眾朝臣,繼續道:“六國貴族的復辟大潮,一直在暗中謀劃,也勢必會到來,大秦必須以準備決戰的姿態去應對,而不是繼續粉飾太平,高歌安寧。”

“沒有將六國貴族徹底掃滅的決心,大秦新政便不能真正的鞏固。”

“諸位信也好,不信也罷。”

“我扶蘇都要重新贏得老秦人之心。”

“因為老秦人就是大秦根本,也唯有老秦人,才是大秦真正能夠依靠,能夠信任的存在,過去大秦虧欠老秦人太多,眼下大秦即已坐擁天下,自當將過去對老秦人的虧欠一一兌現。”

“我扶蘇寧願犯錯,也絕不會什麽都不做。”

話音落下。

本就沉寂的大殿,現在更顯死寂。

諸位大臣對視一眼,眼中都露出一抹凝重,扶蘇的話,其實也暗中說明了他的心思,扶蘇並不認為天下真的太平,而是認為帝國一直被各方勢力窺視,過去朝廷過於重視大政新政了,而疏忽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