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我,嵇恒,惡龍也!(第2/4頁)

扶蘇點頭。

嵇恒說的沒錯。

若是連一家老小的生計都解決不了,卻還想著讓後人讀書,這完全是白日做夢,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同意。

他也赫然明白。

為什麽嵇恒會說只有關中能做到。

軍功爵制下,大秦的民眾,手中大多是有幾十上百畝田地的,所以即便朝廷拖欠,黔首只是心中有不滿有怨念,但也並沒有太過急切的索要,而這才是嵇恒這想法能推出的關鍵。

秦人‘富有’!

嵇恒繼續道:‘除了考慮底層黔首的接受程度,還要考慮‘吏’,無論大秦承不承認,認不認可,大量黔首子弟借此識文斷字,定然會引起最底層官吏的恐慌,唯恐被人取代。’

“最底層的‘吏’數量是最多的,也是大秦真正控制天下的觸手,是萬萬不能引得‘吏’反。”

“所以一定要考慮‘吏’的接受程度。”

“另外。”

“還要考慮成本。”

“大秦統一天下一共花費了十年時間,算上現在也不過二十年,二十年是一代人,能夠受到這條政策影響的至少百萬秦人。”

“哪怕再怎麽壓縮成本,降低要求,對大秦朝廷而言,依舊是一筆難以承受的開銷,所以還要考慮朝廷一定時間段內的承受能力。”

扶蘇默默記在了心間。

只是他也感覺有些頭皮發麻。

影響到的群體太多太大了,這是不能出一點問題的。

嵇恒面色如常,端起陶碗,汩汩的喝了一口,正色道:“大秦的民爵最高不得超過公乘,即是比大夫的最高級,再往上就只能當官實現。”

“而朝廷之上為官者爵位至少都是五大夫起。”

“即至少都是‘卿’級。”

“五大夫爵位以下其實待遇都不算高,每升一級,也就多得一兩頃的田,不用磕頭,不用服役這些。”

“學室進入的標準是官大夫。”

“官大夫按律可得七頃田,七‘宅’的宅基地。”

“而大夫以上的爵位,跟最低的公士,朝廷其實之前就已兌現了,真正沒兌現的多是上造、簪裊、不更這些較低級爵位的功賞。”

“這些爵位的待遇並不怎麽高,但每升一級就可獲田一頃(百畝),一‘宅’,大秦眼下軍中處於這三個爵位的人數多達數十萬。”

“若放眼整個關中,可能高達上百萬。”

“上百萬的人伸手要田宅,所需的田地之多,肯定不是朝廷能給出的。”

“眼下要解決的正是這部分人的索求。”

“這三個爵位級的人,其實在大秦地位很是尷尬,高不成低不就,在軍中身份低的也就身穿鎧甲、戴著紅色或黑色抹布頭巾,地位高點就是軍士長,再高點可以擔任‘車右’。”

“但這僅限軍中。”

“他們獲得的爵位基本都是民爵。”

“沒有人舉薦、引薦是當不了吏的,也沒那個家底進入學室學習,雖有爵位在身,但終究還是靠天吃飯的黔首。”

“所以朝廷若提供他們的子弟學習的機會,他們也是最容易被說動的,但結合考慮‘吏’的影響,以及朝廷開支,朝廷最多能夠同意部分簪裊跟不更爵位的人入學,至於上造因人數過多,朝廷是供不起的。”

“而且若開放範圍太廣,則會顯得有些廉價。”

“所以還是需一定門檻。”

“若此舉得行,大秦今後將會有兩條入學標準並行,高爵位的子弟,直接進入學室,出來包分配,通過試為吏,可直接為吏。”

“這類人起點更高,上升的空間更大。”

“第二類,則是簪裊、不更、大夫爵的子弟,他們只會最基本的識文斷字,有成為‘吏’的機會,但起步只能是最低等的吏,晉升到高位會很難,甚至大多數人是成不了‘吏’的。”

聞言。

扶蘇心念一動。

聽到嵇恒這番話,他一下想到嵇恒提過的‘行省’,若真按嵇恒這麽設計,定要大幅增加‘吏’的數量,而增加了‘吏’,自然也要增設官署。

如果真推出三級‘行省’,高爵子弟不會再從最底層的鄉裏,而是直接從較高的縣起步,至於最底層的鄉裏,則是留給了較低爵位的人。

這是一種官吏梯階設計。

胡亥聽得腦袋有些迷糊,一會簪裊,一會不更,一會大夫,一會官大夫,還什麽學室,一會只是入學,他看向嵇恒,不耐煩道:“嵇恒,你說清楚一點,我怎麽沒聽明白。”

“按你所說,‘比大夫’級的爵位,官府其實兌現了功賞,而這些人基本都在地方為官為吏,為什麽你那個入學,還有大夫級的?另外,你那部分簪裊又是什麽意思?這不是一個爵位嗎?難道還能一分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