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朝堂的漩渦!(第2/3頁)

“結合這段時間陛下的舉措,以及鐘先生這次的做法,臣不禁有個大膽預想,朝廷或將不斷進行官員變動,直至現在主掌朝廷大政的官員全部被替換掉。”

“公子眼下就是那柄染血的劍。”

“等日後公子入主,也將直接成為執劍者。”

聞言。

扶蘇臉色大變。

他怎麽都沒有想到,張蒼會說出這麽大逆不道的話。

張蒼臉上也滿是汗水。

他同樣緊張。

只是有些話卻是要說明。

他咬牙道:“臣失言,但臣必須要說。”

“現在公子在朝堂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注定要做出取舍,杜赫這次的所為,就是在對公子進行試探。”

“因為他們看出了其中的問題。”

“所以想借機試探公子這柄劍的情況。”

“他們不會甘於失權的。”

“若是公子這次聽從杜赫的建議,定然會丟失關中不少民心,但卻能攬獲朝臣支持,因為對朝臣而言,地方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子是如何看待他們的,只要公子能聽從他們建議,就算地方出現狀況,到時他們自會出手平復。”

“相對地方亂。”

“他們更怕公子另起爐灶。”

“所以公子需要好好的想一想了。”

“現在分為了兩邊。”

“一邊是朝臣為首的官員,他們有權有勢,若得他們支持,公子日後很多事都會容易很多,只是得其利,注定要受其掣肘。”

“這在所難免。”

“只是日後想擺脫影響,恐也非短時能做到。”

“另一邊是鐘先生說的‘立足於民’。”

“為權勢。”

“按杜赫所說去做,各大官署也定會極力配合,最終結果雖難料,但能得官員歸附,頂多最終地方群情激奮時,群臣上書幾句賤民太多,不懂體諒朝廷的用意。”

“若為民。”

“在這幾日城中氣氛達到極致時,便迅疾出手,以雷霆之速,將此事解決,不過各大官署恐未必會全力配合,因而可能會出現一些狀況,但大體無礙,只是會因此為群臣生出嫌隙,日後公子在朝中,恐會受到不小影響。”

“此中取舍,要公子拿定。”

“杜赫這次其實並非為了針對我,而是為針對‘鐘先生’。”

“公子暗地的黨羽。”

“尤其鐘先生的很多觀念,跟大秦官員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亦如儒墨之爭一般,這是兩種觀念的碰撞,也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一旦最終分出了結果,另一方注定要慘慘收場。”

“我只是被殃及罷了。”

說到這。

張蒼也不禁苦笑一聲。

他自負才學驚人,結果在這場博弈中,完全淪為了旁客。

不過他也清楚,自己只是三十幾名禦史中的一名,而杜赫則是位列九卿,自不會把自己放在眼中,針對鐘先生,並非是因其顯赫身份,僅僅是因長公子乃世人認為的‘儲君’,而長公子又對鐘先生這麽親近,自就引起了這些人的忌憚跟不安。

這場針尖對麥芒的博弈中。

蒙毅才是最大輸家。

之所以鐘先生選擇針對蒙毅,以及杜赫不開口求情,主要就是蒙氏一族跟長公子走的很近,一來對是長公子的‘自己人’下手,自不會引得杜赫等官員激動,二來也是削弱了長公子在朝堂的影響力。

杜赫自是欣然接受。

不過正如鐘先生所說,蒙氏家族顯赫,就算這次被免黜了,用不了多久,依舊能重新起來,廷尉府之職,早晚會是蒙毅的。

所以無傷大雅。

只是……

張蒼看了眼扶蘇,心中哀嘆一聲。

他根本沒想卷入這些紛爭,結果稀裏糊塗就卷進去了,現在倒好,竟被杜赫直接針對了,日後就算想辯解,恐也辨不清了。

他只感覺冤!

他本就一匆忙過客,怎麽就突然被站隊了?

他心中也是郁悶至極。

扶蘇臉色陰晴不定。

事到如今。

他又如何反應不過來?

他知道自己終究還是卷入到了朝堂的漩渦。

這是嵇恒一直極力避免的漩渦,也是他始終不願親自踏足的漩渦。

而今他一頭紮了進來。

非是自願。

但卻無可避免。

身在長公子之位,就注定逃脫不了。

尤其這半年,他的轉變如此之大,豈會不讓朝廷官員心驚?

他們又何嘗不想摸清自己虛實?

張蒼雖說的隱晦。

但也明了。

只是一旦卷入其中,很多事就由不得自己。

他輕嘆一聲。

不欲在這些事情上多想。

多想也無益。

還不如盡早將關中鹽鐵之事解決。

他沉思了一陣,最終還是決定堅持嵇恒的做法,大秦亟需穩定,固然杜赫的建議很有誘惑,但真正的可行性並不高,正如張蒼所說,底層的民眾最可欺,也最難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