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第2/4頁)

“秦軍有何懼的?”

“當年我雖你大父又不是沒殺過秦人,但你要明白,現在局勢跟過去不一樣,秦人獨得了天下,嬴政更是威望如山,這些年秦人北伐匈奴,南取百越,軍隊實力並未衰減多少,而今更是南北各擁兵三五十萬,你真以為秦人跟那枯草一樣?一把火就能滅了?”

“狂妄無知!”

“枉我過去這麽器重你。”

“你就這般德行?讓你平日多讀書,你這書都讀到狗肚子上了。”

“真是氣煞我也!”

說著。

項梁已忍不住想動手。

一旁的範增連忙出手制止了。

他朝項藉使了個眼色,項藉這才不情願的離席出去。

項梁道:“範兄,你對項藉太慣著了。”

範增笑著道:“年輕人嘛,本就血氣方剛,沖動在所難免。”

“不過項藉說的其實也沒錯。”

“我們這些年對秦軍太過忌憚了,甚至畏之如虎,若一直是這個心態,等日後真的面對秦軍,恐也會十分束手束腳。”

項梁點了點頭,嘆氣道:“我又如何不知?”

“只是形勢比人強。”

“眼下我項氏,乃至整個六國貴族,都還沒有做好準備,跟秦人決一死戰,也實在機會不大,這才不得不隱忍,只是這些年,秦廷對地方的控制力愈發不力,這才給了我們積蓄實力的機會。”

“但還不夠。”

“秦廷依舊太強了。”

“天下對秦廷的積怨也還不夠。”

“我項氏只能繼續等。”

範增對此頗為認可,沉聲道:“項兄所言甚是,眼下的確不能風頭太過。”

項梁遲疑一下,道:“那齊地怎麽辦?”

範增冷聲道:“當年秦楚大戰,齊國就見死不救,這次就讓齊人自己去面對吧。”

項梁點了點頭。

另一邊。

韓地,潁川。

張良坐在屋舍內,屋內燃著爐火,他看著一份布帛,眼中露出一抹沉思。

最終沉沉嘆氣了一聲。

他起身,負手而立,緩緩道:“官山海,秦廷是為謀取錢糧,大秦恐是想借此改變疲敝現狀,原本此事當成為六地合作的機會,可惜隨著王賁的身死,一切也就戛然而止了。”

“一松一緊。”

“卻是不知對天下影響幾何。”

張良擡起頭,遙遙望向天穹,眼神頗為深邃。

這時。

屋外響起一陣腳步聲。

張良心神一緊,在聽清腳步聲後,又重新坐回了席上。

“子房兄,大喜事,大喜事。”

何瑊興奮的跑了進來,手中還揮舞著一份布帛。

“王賁死了。”

“真是天助我等啊。”

張良搖搖頭,沉聲道:“何兄,恐非是如此。”

“王賁之死,利的是秦。”

原本還興奮的何瑊,臉色當即一滯,疑惑道:“子房兄,你何出此言?王賁乃天下名將,他若身死,對秦軍的士氣打擊很大,這難道不是對我們有利嗎?”

張良正色道:“王賁本就身染重疾,也早已不能外出領兵,對天下的實際影響已很小。”

“王氏父子在軍中的確威望很高。”

“但有蒙恬坐鎮北方。”

“王賁的病逝,實際影響更小。”

“若是拉長時間,的確對我們有利,但就目下而言,對我們並不利。”

“這是為何?”何瑊滿眼不解。

張良沒有回答,只是在手指上沾了點水,在案上寫下了一個字,而後道:“官山海的政令下來後,六地貴族一直暗中聯系,也都決定在齊地發難後,一起在各地制造動亂,讓大秦疲於奔命,耗費大秦國力。”

“但隨著王賁身死,其他五地恐會因此動搖。”

何瑊眉頭一皺,他沒有急著發問,而是看向大案,見到上面的字,臉色變了變,最終不甘道:“難道就這麽退縮了?這次好不容易六地達成共識,一致興亂,消耗秦國,這次一旦退縮,再想凝聚起來,恐就難了。”

“齊地更是會因此被重創。”

何瑊滿臉不甘。

張良看著何瑊,眼神很是平靜,負手道:“天下之事如此,又能如何?”

“或許秦之氣數眼下還未盡。”

……

鹹陽。

一連半月。

嵇恒都過的很愜意。

無人打擾。

每日就在院中照料著那點小菜,而今他的菜園,比往日又多了一些菜種。

他最看重的是崧。

即白菜。

不過秦時的白菜,自比不過後世的圓潤,葉片也很稀疏,但嵇恒卻很開心,有了白菜,他就可以去腌制一些泡菜了,秦朝的各種醬實在讓人難以下咽。

他也實在吃不下去了。

半月時間。

王賁的喪禮已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