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法教正,人心正!(第2/2頁)

“貴胄大族們反對,情有可原,畢竟他們非但沒了封地,還要與民同法,自然是滿心不願,但底層庶民有得無失,何樂而不為?卻也跟著貴胄大族起哄,這便足見朝廷對底層控制減弱了,底層已能為朝廷之外的人惑亂,心無定見。”

“法制的崩壞。”

“最終也致使了軍功爵制的崩壞。”

“兩者實是休戚與共。”

“商鞅是一個毫無人性的人。”

“他定下的這套軍功爵制以及法制,完全就是在逼著底層去拼命,但商鞅的法制下,卻有一個明文規定,就是有爵位的人,在犯法之後可以減輕一定的罪罰。”

“因而商鞅變法後,秦人人人奮勇殺敵。”

“我若沒記錯。”

“商鞅變法前,曾跟秦孝公有過一段對話,其中便講到。”

“法不能變?不能緩?不能減?不能特赦?”

“答案都是不能!”

“因為商鞅構建的這套體系,是相對完備的體系,就是靠功賞激發底層的鬥志,讓底層願意去奮鬥去付出,但很多人忽略了一點,商鞅的法是很嚴苛甚至是嚴峻的。”

“為何?”

“這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大秦國力不夠,支撐不起這套體系。”

“因而需要讓人犯法。”

“因為律法同樣也規定了,獲得軍功的隸臣、刑徒可以恢復身份,甚至是獲得爵位,這就給了隸臣、奴隸一個向上的動力,大秦就是靠著所謂的‘嚴苛峻法’,來不斷維持這套高成本體系,而在這套軍功爵跟法律的往復間,大秦的行政成本是很低的,因為民眾一旦觸法就是重罰,想要恢復身份,就要付出近乎數倍的努力。”

“這也是為何,秦國跟其他六國,差距漸漸拉開了。”

“因為大秦靠著這套體制,不僅壓縮了行政支出,甚至還能借此大為積攢錢糧,國力反倒越來越強盛。”

“而且在這套體系下,大秦是嚴格的優勝劣汰。”

“只要你有能力,就一定能上去。”

“甚至於只要你能恪守律法,你基本就能安穩一輩子。”

“百余年下來,老秦人的確大多整肅成習。”

“但秦國卻越發強盛。”

“理由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永遠有年輕人。”

“而上了點年紀的,其實對朝廷而言,已經沒太多價值,所以你現在應該能理解,為何大秦鼓勵生育近乎到了偏執。”

“甚至在律法中寫明,戶數不到萬戶的為縣長,而一旦戶數超過萬戶,則直接更名為縣令,年秩也會從三五百石,直接飛躍到六百至一千石,其中的年秩差距可是整整一倍。”

“原因便在於此。”

“大秦就是靠越來越多的新生代來降低行政成本。”

“商鞅的這套體系,是異常完備的。”

“只要大秦始終堅定的執行下去,大秦內部問題會很少,但隨著‘四貴亂法’,以及呂不韋的‘寬政緩刑’,大秦很多律法被輕判,甚至是被公然廢除了,這就導致大秦的政權成本大幅提升。”

“大秦需要付出更多錢糧。”

“而在始皇上位後,商鞅的這套體系,已經有崩塌的跡象,也就在這種局面下,始皇依舊憑借自己絕強的意志,強行擰合起各方勢力,也強行將底層動員起來,一舉打穿縱親之腰,實現了鯨吞天下。”

“只是這一切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代價就是功賞!”

“大秦根本拿不出那麽多田地,也拿不出那麽多錢糧。”

“眼下靠著始皇超高的威望還能壓制。”

“一旦始皇出事,或者始皇也壓不住了,底層爆發出的怒火,會瞬間將秦國覆滅。”

“誰都阻止不了。”

“這也是我之前為何說,大秦日後最有戰力的,或是那些刑徒,因為只有這些人,是真希望大秦能勝的,因為他們需要軍功,來讓自己恢復正常身份。”

“只不過更多的底層黔首不會了。”

“因為民心已失!”

嵇恒輕嘆一聲,緩緩道:“大秦眼下內外交困,不僅內部軍功爵法制的崩壞要解決,外面黔首未集跟舊貴族亂法也要處理,而新朝初立,同樣需要去解決新出現的問題。”

“這些問題已將大秦壓垮了!”

“現在你知道大秦面臨多嚴峻的局勢了吧?”

“所以我很敬佩始皇。”

“面對這種重壓,依舊能勉力維持。”

“實在驚人!”

嵇恒長籲一口,也是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