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

沙沙的風拂面。

給四周帶來陣陣清涼。

對於嬴政口中的惋惜,嵇恒並未放在心上。

他們心中其實都很清楚,這只是隨口的一句感慨,就算當時嵇恒真見到了,始皇也不會采用他的想法,兩人對此是心知肚明,只是都心照不宣的沒有挑明。

如此默然了大約頓飯時間,嬴政輕輕嘆息了一聲道:“你認為大秦會失敗嗎?”

嵇恒肅然凝思片刻,毅然道:“會!”

嬴政沉默了。

他負手站在院中,默然盯著嵇恒看了片刻,並未再多細問一句。

嵇恒平靜的道:

“公心事國,有時並不一定正確,一時一事之歧見,或許於國更有利。”

“你這些年舉國大政竟皆一肩挑之。”

“卻讓你的身後沒有人了。”

“舉世皆敵!”

“這種舉目無人的情況,你不可能贏的。”

“為了所謂的功業之壽,完全漠視其他人的存在,甚至將其他人拋棄,本就是在飲鴆止渴。”

“你創建的帝國是由人組成的,最終也需靠人來治理,並不是胡亥想的那般,頒發一道詔令下去,下面就會如實照辦。”

“天地之間,莫貴於人。”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無法執行的律令,只會削弱法律的權威。”

“而律令又是權力的延伸,無法執行下去的律令,反過來會削弱你本身的權勢。”

“從古至今,無數先賢都做了示範,治天下一直很難,很多事不矯枉過正,實則什麽都改變不了,空想著你好、我好、大家好,做一些所謂利人利己的事,最終其實大家都落不得好,更利不到天下。”

“就如瓜果一般,刀切下去,還可以看看效果。”

“若是連刀都不動,短時表面來看,的確完好無損,但內部往往會慢慢腐敗,而這往往是最致命的,因為一旦爛及表面,便說明裏外早已爛透了,再也沒有食用的可能。”

“只能另擇瓜果。”

“在你的眼中,儒家是阻礙天下改變的一個因素,法家同樣如此。”

“所以儒法都只被你視為工具。”

“我其實沒資格評價。”

“天下之事本就不講道理,更不講是非,最終看的只有結果。”

“從結果而言,大秦這些年所為,對天下有大功,大大加快了天下整合的步伐。”

“然大秦的政策,對後世而言,就如評價長城一般,長城很是雄偉壯觀,但又有多少人,想做修長城的工匠?”

“對當代而言,大秦太苦了!”

嵇恒輕嘆一聲。

眼中也滿是唏噓和無奈。

華夏自來是一個偏向實用主義的國度,因而遵循祖制這種社會方式,更容易為世人所接納,而遵循祖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思想方面逐步退化,最終讓天下日漸趨於保守,日後再想革新變動,唯有進行‘大變革’,這種類似革命的存在,才能快速實現社會進步。

但過程注定無比痛苦。

嬴政良久無言,最終才淡淡開口:“或許是吧。”

“大秦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華夏,我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世討伐,天下不安;不凝聚華夏諸族,華夏難寧;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我所為……大概會被稱是襲暴君之跡也。”

嵇恒喟然一嘆道:

“我認為你對待天下的方法錯了。”

“有的事就不能一蹴而就,明知做不到的情況下,還毅然去做,只會落得怨聲載道,為何就不願承認,將困難的事,不斷拆分,用時間去一步步達成?”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過猶不及。”

“我曾有幸聽過這樣一句話:‘以鬥爭求團結而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而團結亡’,大秦現在空講鬥爭,卻是絲毫沒去團結勢力,最終自會落得舉世皆敵,若是放棄一蹴而就,分步推行,也選擇團結大多數,徐徐圖之,未必不能將天下改變。”

聽完嵇恒所說,嬴政在空闊處轉悠著沉思著,而後回身平靜道:“這就是你提過的官民?”

嵇恒搖了搖頭,道:“無關乎官民關系,而是從時局出發。”

“天下從古至今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大秦此時算是達到了頂峰,眼下天下疲乏,過去百家爭鳴,為底層初啟民智,諸侯爭雄爭霸,上面的世族貴族不斷更叠,有落魄的,也有徹底泯然的。”

“螻蟻尚敢望天,何況是人?”

“而今天下,底層民眾已有窺天資格。”

“若是大秦時局不做任何改變,當這場自上而下的改革失敗後,天下或會開啟自下而上。”

“到時天下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於布衣,其臣恐多亡命無賴之徒,立功以取將相,此氣運位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