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 急電(第2/3頁)

而昔日的老大哥們看到T國的裝備,也不得不承認這位從建國起軍隊就一直復刻自己的老弟現在已經完全趕超了自己,甚至在許多常規裝備水平上把自己甩下了老大一節。

波波夫把BTG吹上了天,心裏多少也有找回點場子為自己臉上貼金的感覺。

在場的幾位局長都很耐心地聽著波波夫吹法螺,也很禮貌地不住地點頭表示贊同——哪怕不贊同,也沒必要在這時候說,這不是掃人興頭嗎?

偏偏波波夫說到最後,也不知道是不過癮呐,或者是最快,目光一掃機艙裏同行,說:“我看我們的BTG作戰群是比師改旅更為成功的一條路線,如果各位同行有興趣,我想可以作為未來軍隊改革的參考。”

在場的都是內行,都是行家,BTG到底好不好,其實都早有研究。

波波夫吹一下自己的BTG就算了,大家也就點個頭,笑一笑,然後說幾句好話,友誼萬歲就罷了。

偏偏要大家去學他們,這未免自大了點。

所以大家除了尬笑,真不知道拿什麽回應波波夫。

說對嗎?

都是當兵穿軍裝的,可不興說這種假話。

說錯嗎?

這不是打人臉?

波波夫見眾人都不說話,似乎也嗅出了氣氛的不尋常。

常人來說,也就笑著裝裝傻就過去了。

偏偏大毛的民族性格有些莽,波波夫覺得同行沒吱聲,那就是對BTG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覺得不值得學習的地方。

這老脾氣就上來了,又道:“我的朋友們,看你們的樣子,似乎很看不上我們的BTG作戰群概念,但今天你們的合成營推進的速度可沒我們的快……”

“那是因為我們的參演部隊是協同作戰方,負責側翼攻擊的部隊,推進速度是要看指揮部下達的命令,而不是隨心所欲往前狂沖,如果你們指揮部命令他們側翼包抄,我想我們合成旅的推進速度並不會比BTG慢。”

波波夫循聲望去,是G軍區作戰局的李正。

李正很真誠地說道:“波波夫J長,BTG作戰群也許合適你們,但並不合適我們。用一句諺語來講,鞋子合不合腳,腳指頭最有發言權。”

李正的幽默,讓機艙裏其他幾位作戰局長都笑了起來。

他沒說BTG的不好,只是說不適合,但波波夫卻有些不樂意了,於是問道:“這麽說,在李你的眼裏,BTG比不上你們的合成營?”

“不不不,我當然不是這麽說,你們一個營都一千多人了,我們一個合成營才八百多人,從裝甲數量和火力配比上看,BTG是占優的。只不過……”

“只不過什麽?”波波夫問。

李正說:“BTG的模式我覺得有一些問題,甚至是致命的。”

“什麽問題?”波波夫說:“你倒是說來聽聽。”

李正笑道:“那我就說了,您就當我是一家之言。至少在我看來,BTG的火力的確很猛,可是很難保持持續性。首先是存在缺少機動兵力少,補充難度高,一旦出現重大傷亡,熟手兵員補充不上來,你一個營看起來一千多人,實際上能用的機動步兵數量只有400左右,一旦實戰中某個作戰單位遭受損失,補充就很成問題。”

“其次雖然GBT是營級編制,但戰術卻要使用無人機、多種重火力、步坦協同突擊等,可謂是樣樣占全,功能確實多,但是指揮壓力也大。要協調以上合成作戰,一個營長顯然水平不夠,指揮的雖然是‘營級戰鬥群’,但實際是做了合成旅的事情。這也導致需要更高級的指揮官才能完成戰術部署,高級指揮官就需要靠前指揮,這相當於要給每個合成營派一個旅級指揮人才,但如此一來,這些指揮官手中的力量卻只有1200人,是不是顯得很奇怪?用這種高級指揮官去指揮一個營,並且派往靠前指揮,戰損想過沒有?補充問題想過沒有?”

“最後就是對通訊保障和技術水平要求太高,而暫時你們的通訊水平又跟不上……”

李正一條條說,波波夫一條條聽,聽到最後,之前的眉飛色舞沒有了,一張臉變得凝重起來。

一直到米-171落地,波波夫再也沒吹過牛了。

李正說講的一切其實切中要害,這些說法他們內部早就有談過,只不過大部分的同僚選擇裝沒看見,因為要改變這種狀況並非進行一次編制改革就能消除,它需要經濟支持,需要科技和軍工的支持、需要高層的支持……

波波夫想起了當年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的那句話——“把這艘航母建造完工,我們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

“李局長!”

在波波夫還沉浸在李正那番話裏沒有自拔的時候,一名參謀跑了過來。

“什麽事?”

“總部來電,讓你立即回去準備好行李,乘坐下午的飛機三點返回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