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你們要感恩(第2/2頁)

看眾人落座,王宵獵舉杯,領著連喝三巡。

酒是宜城名酒金沙泉,並不是烈酒。張中孚和鄭建充飲了幾杯,就覺得嘴中寡淡。不過這種場合,也不好說什麽。

放下酒杯,挾了幾口菜吃了。入下筷子,王宵獵道:“二位歸宋有些日子來,一直沒請你們吃一餐飯,心裏覺得很不好意思。今日得閑,備了些酒菜,來請二位。多有得罪之處,莫怪!”

張中孚和鄭建充忙道不敢。

王宵獵道:“兩位歸宋之前,都是經略使,可謂位高權重。歸宋之後,按說應該以先前官位安排你們,才是世間之常理。但是我這裏,只能從知州做起,二位知道為什麽嗎?”

張中孚和鄭建充忙道不知,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王宵獵道:“經略使、安撫使這些職位,從名字上來說,實際上中央官位,派到地方而已。所以朝廷序位,並不會以這些使職為資序,只是參考。地方上的官位,本朝最高的就是知府、知州而已。我是個地方官,不可能給你們中央朝廷官位,而只能是地方官,那就是知州了。”

張中孚和鄭建充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連忙向王宵獵謝罪。

其實他們心裏知道,王宵獵只是托詞而已。知府、知州確實是地方最高官位,各種使職對他們沒有直接約束,而只能借助朝廷力量,才能在他們之下。朝中大臣,甚是宰執,出為地方官也大多是任知府、知州。除了在重要地方擔任經略使等職,不會任轉運使。但這並不是說,名義上的事情就是事實了。

王宵獵確實沒有張浚在川陜時的“便宜行事”之權,但卻有便宜行事之實。從自立之初,便與朝廷隔絕,屬下官員任免、將領升降都是王宵獵自己決定,不必等朝廷的認可。現在占據陜西,如果讓張中孚和鄭建充兩人任經略使或者類似的官,王宵獵當然做得到。只是讓兩人任知州,顯然這不是原因。

又喝了兩杯酒。王宵獵道:“兩位認為,官位是什麽?”

張中孚和鄭建充急忙搖頭道:“在下愚鈍,這種話如何說得清楚?”

王宵獵笑了笑。道:“在我面前,你們沒有必要這樣小心。所謂官位,通俗一點說,無非上忠於皇帝,下無負於黎民而已。但是,什麽是忠於皇帝呢?一切都聽皇的是不是?很顯然,不是的。什麽是下無負於黎民?有人說就是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也不對的。”

聽到這裏,張中孚和鄭建充兩人不敢說話,只是吃菜。

王宵獵道:“所謂官位,就是這麽一個位置,這個位置的自己的要求。什麽樣的要求?就要從天下開始說起。我們知道皇帝是天子,代天而牧民。對於皇帝,天是有要求的。所以才天下失德,天要降災禍,皇帝誠心改錯。這樣對不對呢?現在看起來,恐怕是不對的。”

汪若海和王彥兩人,都臉色從容,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時間久了,他們聽多了這種話,也就無所謂了。

王宵獵道:“金軍破開封府,擄天子北狩,此誠有歷史以來,前所有之大恥!聖上白馬過渡江,艱難再起,確實創業維艱。方今天下,只要聖上一意抗金,一雪前恥,才可雪前日之辱。否則——”

說到這裏,王宵獵搖了搖頭。

張中孚和鄭建充心裏一緊,知道王宵獵是什麽意思。趙構的合法性在抗金,不抗金就失去了合法性。歷史上趙構與秦松合作,顛覆了這一點,不抗金也能安坐天下,是另一回事了。

王宵獵道:“我們做臣子的,每一個官位都有要求。官員要小心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即使如此,我認為天下適合要求的官員也寥寥無幾。怎麽辦呢?就只能任命一個人,來做這個官。你不符合要求,演著你好像適合要求,行不行?所以做知州,你們首先要知道知州的要求是什麽。做不了官,演著你們合適,那行不行?”

張中孚和鄭建充對視一眼,終於明白了王宵獵什麽意思。

告訴你地方官知州最大,再告訴你知州不容易,想做這個官要先學習。聽明白了,才真正無語。

王宵獵道:“當然,你們不願意,也沒有關系,可以做別的官。級別會更高,但沒有前途,看你們的選擇了。”

張中孚和鄭建充心裏思量,王宵獵既然說其他的官沒有前途,而且也未必好幹,恐怕真的難選。而且違拗王宵獵的意思,以後只怕會有意想不到的麻煩。

思前想後,一起拱手道:“多謝宣撫為我二人考慮,我二人自然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