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這個世界本來如此

姐姐王青秀在房裏不知道忙著什麽。王宵獵一個人坐在院子裏,看著天上的一輪圓月。明月皎潔,好似剛剛用水洗過一樣,透著鮮亮。天上的星星東一顆西一顆,一道銀河若隱若現。

自己到這個世界五年了吧,還像從前嗎?

今天看到了學生們交上來的文章,讓王宵獵感觸很深,不知不覺就回想起了從前。

兩世為人,跟平常的人肯定不一樣。有的東西,只有王宵獵這種經歷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在前世,王宵獵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絕不相信世上有神神鬼鬼。當重活一世,這種想法肯定變了。

不管信仰多麽堅定,當神出現在了你的面前,你還怎麽做無神論者。

西方傳過來的思想就有這麽一個特點。你要信,而且是堅定地信,不能有絲毫懷疑。一旦懷疑,就成了敵人。他們總是把世界分成兩個方面,你要相信一個方面,反對另一個方面。這種特點,帶著深深的宗教色彩。不管是什麽主義還是思想,這種宗教色彩都揮之不去。

在這一世,王宵獵不再是一個無神論者,當然也不是有神論者。無神還是有神,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裏,其實沒有那麽重要。無論老莊墨韓,還是孔孟,還是管子列子,都不是無神論者,但除了墨子,也不強調鬼神。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孔子有一句話講得好。未知生,焉知死?

神鬼之事,其實沒有那麽重要,處理好人事才是重要的。西方由於宗教傳統,對於這個問題有不一樣的理解,也有不一樣的態度。對他們來說,這個問題是與宗教問題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才重要起來。

來自歐洲的思想,不管是社會思想還是自然科學,都脫離不了宗教。或者說,他們的思想裏,一直都有個揮之不去的神的影子。哪怕是自然科學,也是如此。

前世的時候,王宵獵並會不考慮這個問題。他的思想,與社會主流相差不多。只是再世為人,很多東西自然就變了,思想當然也會變了。

自然科學,是不是就像我們普通人了解的那樣?未來的社會,是不是像科幻小說裏面寫的,科技發達,社會卻沒有什麽變化?可以肯定地的說,不會。自然科學也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已經解釋了世界。

王宵獵記得,前世有個科學家,叫楊振寧。采訪的時候說,他相信有造物主,但不相信造物主是人的形態。這一個回答,形象地說明了科學家的態度。這個態度其實不只是楊振寧有,許多科學家都有。

為什麽?其實也簡單,因為歐美的科學,從一開始就帶著上帝的影子。科學家學進去,取得成就,自然就不免產生這樣的思想。當然,如果楊振寧學不進去,或者早早走出來,也成不了優秀的科學家。因為中國的新思想還沒有影子,大家還在忙著學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師”呢。

王宵獵自己,思想也還沒有成型,各種想法與言論比較零散,不成系統。這個時候,如果讓學生一頭紮進王宵獵的思想裏,不是好事。而是要盡快掌握王宵獵思想的脈絡,迅速走出來。

我們學習,一定要能學進去,然後走出來,建立自己的新思想。對於一個人來說,能不能做到不重要。只要能學進去,就足以做個成功人士了。但對於一個文明來說,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一頭紮進別人思想的海洋裏,卻不能夠及時走出來,就要小心被淹死在裏面。

擡頭看著天上的月亮,王宵獵嘆了口氣。同樣一個月亮,卻有不同的認識與傳說。月亮是這樣,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現實世界的規律是一樣的,對世界的認識也是一樣的,所以科學的理論必然是普世的。

我們所處的世界或許是同一個世界,卻有各種各樣的認識。不同的認識,或許會越來越接近。但那可能是遙遠的不知什麽年代的事情。

別人有化學,我也可以有化學。別人有物理,我也可以有物理。別人有數學,我也可以有數學。這些知識哪怕完全一模一樣,也不意味著對世界的認識也要一模一樣。

當中國文明重新發展起來,哪怕是楊振寧這樣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也不會再認為有造物主。不管那個時候他認為是有什麽,應該是從中國的思想裏生發出來。

看著天上的月亮,王宵獵輕聲道,這個世界本來如此。但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卻有很多種。是不是其中一種認識是絕對正確,其他是錯誤的?當然不是。實際上所有的認識,都是錯誤的,都與世界的本來面目不一樣。只是要分對錯,就要認為有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上帝,就掉進了歐洲文明的坑裏面。

沒有來到這個世界,如果問你回到古代要怎麽做,只怕回答不出來。因為所有的理論,必須有實踐。缺少了實踐的理論,也就不成其為理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