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供銷社(第2/2頁)

陳與義道:“昨日發了俸祿,今日買些酒肉慶祝一番。這條魚你拿去蒸了,放些醬油。前幾日我在江邊酒家,吃他們蒸的魚,著實是鮮美!”

夫人笑道:“我哪裏有酒家的手藝?一會蒸了,你不要嫌難吃。”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把魚和酒肉拿進廚房。夫人在那裏收拾著魚,陳與義在一邊看著。

洗幹凈了魚,夫人嘆口氣:“若說在襄陽府,觀察對我們是極好的。每月裏有二十貫錢,比你在陳留做酒監時還多不少。只是這個觀察怪脾氣,輕易不許雇人。你是讀書出來做官的,我出身大戶人家,哪裏做得來家中這許多雜事?像以前般,雇兩個使女在家裏,不知輕松多少!”

陳與義道:“王觀察與其他人不一樣,確實許多規矩讓人不明其所以,不過,幾個月下來,我看王觀察的意思,還是替百姓著想。現在城裏面做工的,鄉下傭田的,都建的有會。不像從前,動輒就受主家欺負。我們這樣人家,確實不如從前方便,也沒有什麽。實話說這幾個月,我們一家吃穿不愁,閑時一起做做家務,反而覺得更溫馨。”

夫人笑了笑,拿著魚放到篦子上,沒有說什麽。

王宵獵的治下跟其他地方確實不一樣。隨著在幾州站穩腳跟,許多措施出來,讓下面的官員不明所以。比如雇人,現在城中有會,被雇的人都入會。誰要雇人,不再靠牙人,而是到會裏。雇了人之後契約要有會裏當值的人畫押,收二十文契紙錢。如果打罵仆人,不發工錢,諸如此類,會裏都會出面。主家不怕仆人,窮鬼能鬧出什麽花樣?可面對這樣一個民辦官督的會,可就不敢放肆。

鄉下也是一樣。自家有農具,甚至有田地,但勞力有富余,傭種別人土地的,也是有會。嚴格規定自家有農具的,交了稅後,收成種地的占六,主戶占四。自己沒有農具的,則是四六倒過來。如果自己沒有農具,沒有土地,甚至沒有房屋的,同樣也有會。主家要麽管飯,每月給工錢。要麽就只給工錢,由傭人自己做飯。這些做工的,一日幾十文錢,一月也一貫多。

像襄陽城裏,這些要到人家為傭的人的會,有十幾個。每個會官府規定不許超過五十人,多了就由官府出面,再組織一個出來。

陳與義看得出來,有了這些會,自己這樣有些財力的,雇人不容易。價錢高了,而且不能再像從前一樣,對傭人想怎樣就怎樣。不如不雇,省了麻煩。

王宵獵是一個不一樣的人,做著跟其他人不一樣的事情。陳與義慢慢適應著。飽讀詩書的人,知道百姓不容易。做官愛惜百姓,有什麽說的呢?

雖然沒有傭人,自己和夫人做著家裏雜事,有時會煩。但兩人多了在一起的機會,又別有一種不一樣的溫馨。這一種生活,或許就是煙火氣,這就是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