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不可能

烈士陵園的台階上鋪滿鮮花, 微風吹過,帶起白色的花瓣打著旋兒飄向空中。

黑色長筒軍靴,藏藍色的半裙蓋住膝蓋, 再上面是領子上繡了金色松枝的棕綠色的翻領上衣,肩膀上是一杠三星的肩章,頭上戴著同色無檐軟帽, 帽子頂部加裝了一圈象征空軍的淺藍色包邊,飛鷹兩翼裝點的八一軍徽鑲嵌在帽子正中央,廖杉穿著這樣一身正式的軍裝來為孫勇武送行,她身旁是同樣一身棕綠上衣、藏藍長褲軍裝的王川澤、鄭子昂等人, 研究所裏有軍籍的人俱是換上了正式的軍裝,其他人也是一身黑衣。

於輕舟也是同樣的軍裝,眉眼間多了些肅穆和沉靜,他抱著蓋了國旗的骨灰盒拾階而上, 身後跟著侯勇、楊國棟、吳志偉三人。

侯勇的妻子李靜、吳志偉的妻子邱仲雲;飛機廠的馬廠長、羅主任, 座艙車間的孫師傅等人;孫秀和供銷社的售貨員們、黃素莉和紡織廠的同事們,鎮上的百姓們基本都來了,靜默的站在後面。

於輕舟走入墓區,把骨灰安放, 拋灑花瓣、封蓋安葬。

做完這一切,他又從懷裏掏出一摞畫報,半蹲在墓前, 對著墓碑上孫勇武的黑白照片說道, “公墓前不能燒紙, 我等會兒回去就燒給你。”

“以後要是程丹鳳出新的畫報了, 我還給你買。”於輕舟說著淺淺的笑起來,只是笑著眼淚就流下來了。

孫勇武的犧牲對於整個項目來說都是一個重擊, 不僅僅是損失了一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而且上次試飛的數據和飛機一起墜毀,什麽都沒了。

王川澤既要忙著安排心理醫生疏導其他飛行員的心理,還要組織研究所的眾人一起重新再做一架飛機出來,繼續接下來的試飛工作。

之前拿去做靜力試驗的一號機沒有明顯的損壞,只需要把變形彎曲的機翼換掉,以及把這段時間試飛做出的改裝統統修改上。

孫勇武也並不是什麽都沒給工程師們留,他在飛行時告知了飛機抖動現象已經沒有再出現了,只是操縱杆還是有些不穩。

王川澤給飛機加裝零件的時候,突然看到飛機裏面的助力器,他腦海中突然一個念頭突然閃過,“會不會還是助力器的問題?”

“助力器?”一旁忙活著給新機翼打鉚釘的張國光頭也不擡,隨口說道,“我記得之前回收來的F-4鬼怪飛機殘骸裏也有一個助力器,和咱們用的還有點不一樣。”

說完他自己都頓住了,擡起頭來和王川澤對視一眼,兩人的思緒卡到同一頻道。

張國光立刻把手上的活兒一放,喊在裝另一邊機翼的鄭子昂和何為、在改儀表盤的趙偉,“老鄭、老何,還有老趙,咱們趕緊回研究所看看,我記得那助力器應該還和飛機殘骸一起放在一樓試驗車間裏,說不定這就是解決操作杆問題的關鍵!”

大家也顧不上改裝飛機了,拔腿就往研究所跑。

至於廖杉呢,她現在在鐵軌試驗場。

她帶著自己小組的成員崔勝平和劉浩耀在重新研究彈射座椅。

之前的彈射座椅雖然實現了從舊的彈道式彈射到火箭式彈射的跨越,但仍有1800米安全彈射高度的限制,廖杉現在想要做的事將這個限制高度降低,再降低,甚至降至……零高度。

火箭撬車帶著彈射座椅飛快向前推進,砰的一聲猛地彈射到半空中,開傘、降落。

不夠,這種程度還不夠。

廖杉在記錄的本子上快速記下剛剛的試驗數據,零高度彈射首先必須要保證彈射座椅要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其次是在這個過程中座椅必須保持平衡,最後要保證無論何種姿態開傘時飛行員必須頭朝上腳朝下,零高度代表飛行員調整姿態的時間非常短,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時間,所以必須在彈射的過程中就保持正確的姿態。

足夠的彈射高度、彈射速度以及非常精準的彈射軌跡,這些全都是難點,這也是為什麽當前世界上還沒有零高度彈射座椅的原因。

崔勝平和劉浩耀去扶剛剛彈射出去的座椅,兩人對視了一眼,都沒敢出聲。

之前還安慰他們說“別的國家的火箭式彈射座椅也只能這個高度了,更何況在這一領域我們被技術封鎖,能自行研發出來已經是成功的一大步了。”的廖杉在孫勇武同志犧牲後就像打了雞血似的,勢要將彈射座椅再改進一下。

雖然孫勇武遭遇鳥擊是場意外,但廖杉總是忍不住一遍遍設想,假如彈射座椅沒有高度限制,孫勇武是不是就能在扭轉飛機航線、在確保不會墜落到居民區後及時彈射求生呢?

彈射座椅是救命的東西,要是連救命都做不到,它就根本是個無用之物。

廖杉在紙上快速重新推算著,“火箭包的量再加一點試試,現在的高度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