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穿越循環

鐵軌上一輛火箭撬車快速駛過, “砰”的一聲,座椅向上彈出,頂部的沖角撞碎艙蓋玻璃, 火箭包增加二次向上推升的動力,彈射座椅到達半空中自動分離,降落傘打開, 載著假人飛行員晃晃悠悠的緩緩落下。

崔勝平激動的大聲喊起來,“成了!成功了——”

廖杉看著遠處慢慢落在地面上的降落傘,也是同樣的心情激蕩。

在胡俊明離開研究所後,她帶著崔勝平、劉浩耀一起, 歷時兩個月,終於把新一版火箭式彈射座椅試驗品做出來了。

廖杉小跑著朝火箭撬車跑去,劉浩耀和崔勝平去撿降落傘。

剛跑到火箭撬車旁邊,離近了廖杉才發現, 模擬座艙的艙蓋上還殘留著並未完全擊碎脫落的玻璃, 鋒利的尖角在陽光下讓人看著膽寒。

另一邊,去撿傘的劉浩耀和崔勝平合作把降落傘拉起,露出下面的假人,兩人俱是愣住。

只見假人頭部整個像是被銳器割破, 半個稻草腦袋都被削沒了,看上去驚悚又恐怖。

廖杉見兩人久久未動,便也小跑著過來, 也看到了假人這幅“慘狀”。

她深吸了一口氣, “沒事, 失敗是成功之母, 我們最起碼試驗成功了穿蓋拋蓋這種方式是可行的。就是這個沖角,咱們要再重新研究研究。”

研究所裏, 王川澤在和蔡華共同解決飛機低空飛行的問題後,他又研究起別的內容。

王川澤上了三樓,軍械組也在為了飛機掛彈研發著,試圖將其威力增加。

“程德霖——”王川澤喊其中一人的名字。

程德霖放下手上的工作,走過來,疑惑的問,“無事不登三寶殿,你咋上來了?”

王川澤說,“我要導彈。”

米格-19飛機的資料程德霖也研究得了熟於心,他幾乎想都沒想,“掛不上,米格-19除了副油箱什麽都掛不上,只有航炮,可以攜帶燃燒弓單。”

王川澤點點頭,“我知道。”

程德霖剛想說,知道你還獅子大開口,上來就問他要導彈。

就聽王川澤說,“米格-19掛不上導彈,我們的飛機要掛上。”

程德霖怔住。

“當年引進米格-19的時候一並引進了K-5M導彈,”王川澤有條不紊的說道,“你和軍械組的同僚們解決導彈研發的事情,我和飛機組的同事們解決飛機掛彈問題。”

“你還真是給我出了個大難題。”盡管這樣說著,程德霖眼中卻燃起鬥志,其實他老早就想研究導彈了,只是之前一直覺得用不上。

四樓,江文怡所在材料組還在研究飛機刹車片材料,試圖研究出高性能碳化制動材料。

整個研究所上下齊心,全力為著突破技術難關而努力著。

米格-19飛機對地攻擊性能其實並不算是十分卓越,飛機上只裝備了三門30毫米的機炮,一門位於機頭,兩門位於機翼。

蔡華為了增加飛機速度和升限,建議將安裝在機頭的航炮調整為23毫米機炮,減輕負擔。

“那麽要加裝導彈的話,最好能改動的就是機翼下的機炮掛架。”王川澤如此說著,又跑去找負責機翼部分的鄭子昂協同工作。

鄭子昂在機翼車間看到王川澤時下意識的頭有點疼,是那種長期缺覺造成的頭疼。

實在是前陣子研究飛機低空飛行性能時,王川澤拉著他反反復復調整、試驗機翼後掠角的角度,熬太多夜了。

鄭子昂聽王川澤說要改動機翼下的機炮掛架,改成導彈掛架,他就已經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的艱苦了,“這可是個大工程,還牽扯到我們之前研究的低空飛行性能,當時我們就討論過,如果左右機翼掛載不一樣,容易發生自主滾轉與偏航現象。”

王川澤點點頭,“那就等設計調整好後再重新試驗。老鄭,導彈我們是一定要掛上的。”

鄭子昂深吸了一口氣,“行。”

艱苦就艱苦吧。

人這一生總要為著什麽東西奮鬥一把。

林為華在階段性匯報組會上聽到要掛導彈的事情,也很是贊同,“不過米格19采用的是主起落架艙後的機翼後緣設置掛梁,這個掛梁只能掛機炮,掛不上導彈的,你們現在有什麽改造的想法?”

鄭子昂說道,“導彈和機炮重量不同,我們打算調整重心,將機翼後緣的掛架移到機翼前緣,目前還只是個想法,能不能行還是要經過試驗才知道。”

“經過計算,”王川澤補充,“我認為機身長度也可以再增加375毫米,這樣能更加穩固。”

林為華點點頭,“有想法就去試,我們不怕出現問題,有問題就總會有解決的辦法,解決了這就是一個進步,大家加油。”

其他人也一一匯報了自己小組這個月的工作進度,正如林為華所說的,之前出現的技術問題一個個都被攻破,現在仍待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離飛機研制出來的那一天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