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造飛機需要幾步

新年過後, 學生們終於被允許能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了,他們被分配到不同的組。

在得知自己被分到彈射座椅組後,廖杉緊張又興奮, 連夜又翻出自己在理論課上記的筆記,不知道第多少次查閱背誦。

圖-16是一款雙發高亞音速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整機長度達34.8米、翼展33米、高10.36米、空重37.2噸, 機腹彈艙攜帶了9噸的各類彈藥,機翼和機身掛架上也會攜帶各類型的空地導彈,是個貨真價實的大家夥。

這架轟炸機會配備六名機組成員,其中駕駛艙內並列兩位駕駛員, 領航員位於玻璃頭罩內,投彈手、無線電操作員以及尾炮手在下方機艙內。每名乘員都配備了彈射座椅,在緊急情況下,駕駛員向上彈射、而其他成員則是向下彈射逃生。

廖杉想, 飛機廠當下正在批量生產圖-16, 一架飛機上需要六個彈射座椅,那麽這個工作量是相當大的了,要知道她之前在沈市飛機廠生產“紅星”時都忙得不可開交,而“紅星”只是單座的戰鬥機, 才只需用一個彈射座椅。

第二天一大早,在巴浦林諾夫教授的帶領下,廖杉跟著其他女同學們進入廠房, 從巨大的飛機起落架旁經過, 途徑第二廠房時, 她看見了在跟著工人們給機頭鉆孔、安裝側窗隔框的王川澤和鄭子昂等人;在第三廠房看到了張國光和鮑裏斯等人帶著安全帽在焊接飛機尾梁、胡俊明和另外一些同學在旁邊的發動機組安裝著主翼翼根發動機機艙的鉚釘……

終於走到生產彈射座椅的廠房, 一個個制作到一半的座椅整齊有序的擺放在廠房內,有些已經初見雛形, 看上去和後世的高鐵座椅有點像,大小也差不多,只是頭靠很大,因為裏面裝的是降落傘。

巴浦林諾夫站在一個制作好的彈射座椅前,對著學生們問,“在開始幹活前,我們先來個抽查。”

廖杉已經快要習慣這位導師喜歡隨機提問的行事風格了。

他轉到彈射座椅後面,指著其中的兩個長條形的金屬,灰藍色的眼睛在學生們的身上掃過,抽中“幸運兒”提問,“克拉拉,這個是什麽?”

被點到名字的淺棕色頭發的蘇聯女孩連忙作答,“這是彈射座椅向上彈出的一個軌道。”

巴浦林諾夫點點頭,又指著彈射座椅邊上的一個東西問,“卓婭,這個呢?”

“是射傘槍,”卓婭回答,但彈射座椅左右各有兩個射傘槍,她有點搞混了,不太確定的說,“左邊這個射的是降落傘……”

看見巴浦林諾夫教授眉頭要向中間皺,卓婭趕緊改口,“是穩定傘!”

巴浦林洛夫搖頭,“你該再多看看資料的。”

“三,穩定傘的作用?”巴浦林諾夫的目光落到廖杉身上。

廖杉昨晚可是“補過課”的,“穩定傘射出後可以幫助整個彈射座椅在高空當中不來回地搖擺,幫助穩定姿態。”

臨時小檢測結束,巴浦林諾夫把學生們轉交給這個車間的工人馬雅可夫斯基,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就是學生們在工廠的工人老師了。

在巴浦林諾夫教授走後,廖杉已經做好大幹一場的準備了,彈射座椅的技術復雜程度和技術含量可比打鉚釘多得多,不是個容易幹的活兒。

“我們是做什麽工作呢?安裝射傘槍、布置束縛裝置、配備拉環手柄還是組裝彈出軌道?”廖杉迫不及待的問馬雅可夫斯基。

這個大胡子的中年男人聞言只古怪的看著廖杉,擡手指向另一邊,“你們要幹的活兒在那邊。”

廖杉和同學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偌大的一張工作台上放著一堆又一堆混亂交纏的白色繩子。

“那就是你們要做的,梳理降落傘繩,”馬雅可夫斯基邊說邊帶頭往那邊走,“還有跟著我學怎麽包降落傘。”

他心中嗤笑,彈射座椅可是救命的玩意兒,怎麽可能放心交給這些還在學校讀書的小孩們來做。

就這樣,廖杉又開始了新一輪打雜,從打鉚釘變成了理傘繩。

一架飛機從材料到零件,再到組裝,直到全部零部件在總裝車間組裝好,它靜靜停在廠房裏,從無到有,來來往往無數工人在其身上留下工作的痕跡,眾人的努力才能做出來這樣一架壯觀的大家夥。

組裝好並不代表著完成,飛機還要經過噴水檢查,這種激烈的“淋浴”實驗是為了檢查機艙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之後再是塗裝……

等飛機能夠移出廠房,停到喀山飛機制造廠自己的鮑裏索格勒布斯科耶工廠機場,已經到了二月份。

列寧格勒的冬天非常冷,氣溫時常要跌破零下三十度,在這種天氣下還要在工廠機場進行飛機的最後各項檢查工作和測試,沒有問題才能出廠,移交給部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