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征途在繼續(最終章)(第2/3頁)

投降?

歸順?

這怎麽可能!

如果說別人來占據京口,劉牢之說不定還會考慮一下,但司馬兄弟,是一點可能也沒有!

他們這些占據地方的軍事力量,目前也只是勉強的統一在一起,聽從朝廷的號令而已。

實際上呢?

也不過是因為北府兵的實力對於其他軍事力量來說,是遠遠超過的,別人就算是聯合起來,也根本不是北府兵的對手。

真實的實力面前,誰也無法說三道四,只能服從北府,而北府,現在名義上還是聽命於朝廷的。

這才有現在的安定,可不要以為現在大晉的旗號之下盤踞的幾支軍事力量還有聽命於司馬家的。

劉牢之會背上反叛的罵名,那完全就是司馬兄弟對他的汙蔑,他的錯誤只在於被他們偷襲了北府大營,最後居然還被他們關押了!

對劉牢之,只是關押,沒有處死的思路和留著王貞英的性命都是一樣的。

他們還不能死。

他們還有用處。

如果局勢不利,可以讓他們出來擋一波。

何無忌的到來才算是讓劉牢之得到了一雪前恥的機會,雖然他的性命並不是何無忌救下的。

在何無忌到來之前,劉牢之就已經從關押中脫身。

這對於他來說,也並非難事,畢竟,京口這片地方,他比王謐還要熟悉。

這裏到處都是他的眼線,想要找到人幫他出去,不要太容易。

然而,就算是沖出了包圍,沒有何無忌幫忙,劉牢之一個人也很難找回場面。

畢竟,京口的留守部隊本就不多,想要和突襲而來的司馬兄弟相抗衡,本就不現實。

而現在,獨自逃脫了的劉牢之,想要迅速把隊伍再號召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京口,從來都是北府兵的京口,不是司馬家的京口,司馬兄弟來到這裏,只會不停的搞破壞。

並不會認真的發展。

然而,我們劉將軍還是有點子運氣在身上的,才剛剛逃出生天就遇到了好外甥的大軍。

兩邊聯合,迅速就把京口給奪回來了。

因為一切進展的太快,這個消息,一直到北府大軍都已經奔著建康城奔襲了,才有人送出來。

更何況,等那些消息送到了,北府兵早就已經趕到建康了!

事實也是如此,在京口到建康的交通要道上,到處都散布著北府兵的身影。

司馬家的那些揚州兵,已經在京口城裏呆了一段時間,城中的兄弟對他們的相貌都熟悉的很。

想要突破京口兄弟的圍堵把消息送出去,還要送到司馬兄弟手裏,難度堪比登天!

你看,北府兵的旌旗都已經出現在了建康城外,司馬兄弟卻一點準備都沒有。

他們根本就沒有聽到任何消息!

哎!

沒辦法啊!

到了這一步,只能讓城裏的百姓遭點殃了,這也不是北府兄弟們的本意。

要怪,就怪天殺的司馬兄弟!

誰讓他們到了這步田地,居然還不肯投降呢?

事實上,現在就是司馬兄弟想投降,何無忌也不會給他們機會。

都已經到了這建康城下,第一要務不就是沖進城裏,解救太後和小皇帝嗎?

這可是王謐交代給他的任務,是最重要的。

其實,司馬德宗如何,王謐並不關心,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晉末,他其實並沒有存在的必要。

有了他,局勢不會發生任何的變化,沒有他,也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即便是讓他平安長大,他也不過是個失智兒童而已。

能有什麽區別?

重要的是王貞英!

只有她在,王謐才能夠順利完成禪位登基的大計。

一旦給司馬尚之他們機會,他們難保不會以王貞英作為要挾的工具,甚至,就算不打算當工具,只要北府兵攻城慢那麽一點點,他們就極有可能在兵敗之前殺掉王貞英。

我們得不到的,讓你們也得不到!

魚死網破!

何無忌是個果斷的人,在這個方面,他和舅父劉牢之完全不是一個類型。

大軍長途奔襲,尤其是跟隨何無忌從北伐路上中途折返的這些士兵,早就是疲累不堪。

劉牢之還想著都已經趕到了建康城下,不如就地休息,總要給士兵們一個喘氣的時間。

然而,何無忌卻將這個提議斷然拒絕。

大家都是帶兵的人,難道會不清楚一鼓作氣的意義?

還歇什麽歇?

沖沖沖才是第一要務!

何無忌提起長刀,就直奔城門而去!

殺出一條血路!

……

在一片開槍開槍,開炮開炮的叫嚷之下,建康城門幾乎是應聲而開,何無忌顧不得其他,把隊伍暫時交給了曾靖,自己便一路沖進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