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放我出去(第2/3頁)

“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北伐能夠順利進行,就像是我之前說過的,我和王稚遠的矛盾,那是我們自己的,但是,我還沒有蠢到為了和他鬥氣就詛咒晉軍失利。”

“北伐這件事,要麽就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大獲全勝,凱旋而歸。”

“現在這些人的意圖已經很明確了,他們就是想要阻攔王稚遠的北伐之路,為此,他們不惜在境內搞事,並且還妄圖打著我的旗號。”

“今天專門把宋博士請來,也就是為了表明我的心意,我是全面支持北伐的,只要能夠讓北伐順利,我願意全力配合。”

“我是不會讓太後娘娘和北伐大軍難做的,也不會給這些人當旗號。”

王恭一番話畢,郗恢已經熱淚盈眶。

感動啊!老王!

不愧是他一直支持追隨的人,關鍵時刻,還是心懷大義!

可憐朝廷上那些大臣有眼無珠,也恨那謝安,為了保住自家的榮華富貴,寧可去招婿執掌北府兵,也不肯和王恭合作。

甚至不會給他接近北府的可能。

看似寬宏,實則,謝安的黑心,昭然若揭,只是很多人都被他的和善的表象給欺騙了。

王恭都說的這樣誠懇了,宋輕音再不給個表示,似乎也說不過去了,但是,就像是之前她說過的,這些事情,只能由太後娘娘來抉擇,她只能作為一個傳話人在中間運作。

其他的事情,概不負責。

“宰輔,你的意思我都聽明白了,我會原原本本的把你的心思都轉告娘娘的。你也可以放心,我是不會添油加醋的,不過,不管最後太後是太後娘娘的選擇如何,還請宰輔不要怨恨娘娘,娘娘也有娘娘的難處。”

這就是宋輕音和郗恢的不同之處了,要是往來傳話的只是郗恢,那麽,他就只會有一說一,能夠把雙方的真實意圖都傳達清楚就已經算是超常發揮了。

而宋輕音則不同。

她是內舍人,是太後娘娘一手提拔起來的,她當然要站在太後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王恭說的再好聽,她也不可能滿口答應他。

最關鍵的還在於,她希望王恭能夠放下成見,和親妹妹握手言和,這樣一來,王貞英的心理壓力也會減少許多。

而對於王恭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提點:你可不要忘記了,上一次,你們見面的時候,鬧的還很不愉快,太後娘娘給你機會,你卻不主動求和。

現在卻口口聲聲的要求太後放了你,豈不是你想幹什麽,太後就要配合做什麽?

怎麽?

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

當太後是什麽?

一個傀儡嗎?

瑯琊王在的時候聽從瑯琊王的,瑯琊王打仗去了,就把鬧了不和的哥哥立刻放出來,繼續言聽計從?

雖然王恭也許不是這樣的用意,但是,只要是王貞英這樣做了,在朝臣們看來,或多或少的都會有這樣的猜想。

幽禁解除了,那下一步呢?

瑯琊王也不在,朝廷雖然可以辦事,但是總歸是少一個當家人,那到哪裏去找這個人?

還是就地取材更好吧!

你看我們的王恭王阿寧還不錯吧。

雖然現在腿腳是有毛病,行動不便,但是我們有經驗,還有人脈勢力,只要我們到朝堂上一坐(沒辦法,現在只能坐著,站是站不起的),還怕壓不住陣?

“這個我當然了解,現在我也想通了,我們是親兄妹,就算是再怎麽爭吵,打斷了骨頭也還連著筋呢!”

“親情割舍不斷,我們也不能反目,之前是我任性了,有你帶話我就放心了,你也替我向太後娘娘道歉,她寬宏大量,還望海涵。”

“阿寧,你也不必這樣吧!”

“既然是親兄妹,那就不應該還猶豫,應該立刻放了你,甚至一開始就不該幽禁你!”

“就算你是為了北伐,也不必謙恭到如此地步,我們堂堂正正,何錯之有?”

何錯之有?

虧他還說得出來!

看著郗恢漲紅的臉,氣呼呼的樣子,宋輕音只能感嘆,幸虧太後的親哥哥是王恭,這要是郗恢,嘖嘖……

簡直都不敢想。

什麽叫做正宗的黑白不分呐,看一眼郗將軍就全都明白了,絕對的招牌人物。

“阿乞,不得無禮。”

“之前的那件事,確實是我有錯在先,當時來講,太後娘娘也只能這樣做,要不然如何服眾?”

蒼天啊!

大地啊!

這個時候,為什麽王貞英本尊不在?

她應該在這裏!

如果她這個時候在這裏,她就可以看到,之前還死擰著,說什麽也不肯妥協,甚至還揚言你要殺要剮悉聽尊便的親哥哥,居然主動承認錯誤了。

這是什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