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阿寧自閉中(第2/3頁)

只要王謐稍有表現,他們就會暗自觀望,倒向他。

小得兒表示認同,但也只能勸說幾句,北府兵是不會撤退的,既然帶來了,就沒有離開的道理。

這也確實是王貞英準許的,不管以後的走向如何,至少今天要把王恭牢牢看住。

要是被他跑了,可就麻煩了。

而王謐手裏的北府兵,正好是可以利用上來的力量,非常方便。

而且,王貞英這樣做,也有自己的考慮。

城中人人皆知,王恭和王謐不和,而王恭既然敢殺殷仲堪,自然也不會饒過王謐。

現在兩人的關系在外人看來,儼然就是一對仇敵。

讓王謐這個大仇人去看著王恭,這是再合適不過的,誰也說不出什麽。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樣的時局,王恭才會氣急敗壞以至於做出了難以挽回的惡事。

殷仲堪倒戈了!

自己的親妹妹也不站在他這邊!

就連他最信任的朋友都不再可靠,王恭還能相信誰?

恐怕只有郗恢了吧!

但是,這很顯然是不夠的。

到了今天的這個地步,王謐也不再猶豫,他把帶到太原王府的北府兵全都原模原樣的留在了這裏,負責守衛。

實則,當然是監視。

所謂幽禁,老實說,對待王恭這樣的貴戚,當然也要使用更加體面的方法。

其實,只要是朝廷不給他脫罪,他就不能走出王府半步。

而對於一般的貴人來說,這也是應當的,沒有朝廷的準許,他們都會乖乖的呆在家裏。

但那是針對一般的貴人的,對王恭,絕對不適用。

這已經是相當優厚的待遇了,不要以為王貞英是真的在秉公執法,幽閉這樣的處罰,適用對象一般都是對朝廷不敬啦,貪墨啦,甚至還有賭博等等惡行的。

時間也不長,一般來講都伴隨著罰俸這個處罰,既然都已經把你關起來了,你還不能為朝廷辦事,朝廷當然不會發你工資。

還有一種就更搞笑一點,這個職位還是屬於你的,你也還是要替朝廷賣命,但是,因為你之前犯的過錯,朝廷決定,只讓你幹活,卻不給你發放工資。

這裏有一個專業詞匯,叫“白衣領職。”大約和現在也差不了多少,就是白打工,不給錢嘛。

而王恭的罪行,按照律令來講,當然不能只判處幽禁了,但是,人家是太後娘娘的親哥哥,你還想怎樣?

其實,能夠得到這樣的結果,在古代就已經是比較公平的了,達到了一種可以滿意的境界。

如果按照古代的倫理價值觀,能夠把王恭關幾個月,大約就已經算是朝廷格外嚴懲了。

在古代,比王恭作為更加殘酷,更加荒誕的,大有人在,而這些人,通常還沒有王恭這樣體面的身份,由於各種原因湊到一起,也極有可能毫發無傷。

那些人,身份地位甚至還不比王恭,也全都可以順利脫罪,理由形形色色。

可見,古代的價值觀和現代有很大的區別,除了那十惡不能赦免以外,很多罪行都是可以商量著辦的。

很多情況下,正是因為有身份地位,犯了同樣的罪行,才更容易被追究責任。

就比如,明朝時著名的賢相,三楊之一的楊士奇,為官一生,幾乎是找不出太大的問題,在大明朝初期,可以說是名利雙收了。但是,仍然晚節不保,問題就是出在他那不爭氣的兒子身上。

楊士奇的長子楊稷一直都在家鄉居住,在鄉裏橫行霸道,隨意殺傷人命,多達十幾人!

而楊士奇對兒子的惡行,不聞不問,直到被言官檢舉,楊稷的惡形惡狀才被人所知。自此之後,楊士奇的聲望大跌,在朝廷裏雖然還掛著職位,皇帝陛下也經常下詔安慰他,也並沒有逮捕楊稷,但是,楊士奇仍然稱病不出,不再參與朝務。

也沒臉再參與了。

當然了,在楊士奇死後,楊稷還是被正法,這也算是遲到的正義了。

而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明景泰年間,總兵楊洪之子楊俊,有賴於父親是鎮守邊關的大將軍,便從事了武職。

這位將二代的作為也同樣令人大跌眼鏡,在正統十四年那場轟轟烈烈的土木堡之敗當中,狠狠的坑了明英宗朱祁鎮的,就是這個楊俊。

皇帝陛下親自帶領的北征大軍還在路上,而楊俊鎮守的關隘就因為被瓦剌也先大軍威脅,被他一個接著一個的拋棄。

這樣被主動放棄的邊鎮,足有十一個!

而這樣的情況,楊俊之父,一直在跟隨朱祁鎮帶兵的楊洪,從來也沒有如實匯報過。

這也是後來導致明軍在土木堡大潰敗的原因之一,而導致了這樣的惡果,楊俊又怎麽樣了呢?

雖然受到了懲處,但也只是在牢裏關了一段時間而已,很快,就因為也先侵犯京師,將才難求,被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