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荊州兵指不上(第2/3頁)

於是,現在就看王貞英的了。

而王貞英現在的表情,可以說是非常復雜了。

她的臉上仍然掛著笑,但是,動作卻僵住了,可見,謝安的發言,還是對年輕的太後,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王貞英確實是受到了觸動,極大的。

不過,不似謝安想象的,她並沒有在考慮反擊的策略,而是在想著如何應對。

謝安能夠這麽直接的把要求說出來,老實說,王貞英是很欣慰的。這說明,之前她的那些話,對謝安也起到了作用,至少,他能夠說出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相信王貞英可以主持大局的前提下。

如果不相信王貞英,謝安是不會把自己的底牌交出來的。畢竟,昨日宴飲,本來他也是有機會說出來的。

說給王恭聽,他們兩個才是真正結怨的人,對王恭說了,才能夠更快,更順暢的解決問題。

但是,謝安卻沒有說,這就說明,他還是不相信王恭。

而相反,相比王恭,在王恭看來,王貞英倒是更可以信賴的一個人了。

“謝公能對我說實話,我很感激。”

不管能不能達成一致,這個互相致謝的環節,還是不能缺少的。

就像是買賣不成人情在一樣,都是面子上的事。

王貞英可是個極好面子的人,這種時候,當然更加不能落後。

謝安也看出,王貞英要做出最後的決定了,自然也是打起了精神,信心百倍的。

“謝公,其實,你真的是多慮了,既然我剛才已經那樣說了,這就說明我是個能辨明是非的人。”

“是非就擺在那裏,難道還不清楚嗎?”

“北府是因為誰才能有今日的建樹的,我也很清楚,我怎麽可能把這樣一支氣勢如虹的軍隊,交給不會帶兵的人手上?”

“我如果是那樣的想法,那就根本不會和謝公你推心置腹的講那些話了。”

“北府兵,現在是屬於稚遠的,以後也由他來帶領,這一點,你完全可以放心。”

“不妨告訴謝公,我這樣做,也並不是單純為了北府兵,也是為了大晉境內的和平。”

“謝公應該也聽說了吧,是我勸說大兄,再去給稚遠寫一封信,讓大軍可以緩些時候再回城的。”

“聽說了,這是太後娘娘的仁慈,老臣在這裏替數萬北府將士感謝娘娘的恩典。”

謝安拱手,雖然不見得是真心,但是在王貞英的面前,禮數做的還是很到位的。

畢竟,人家是太後,就算是年紀小,也不能不認真對待。

況且,這一次,王貞英對待謝安的態度已經是非常的和善了,而謝安也是擺足了老前輩的架子。

這一點,沒的說。

謝安理應也擺出好態度,有商有量才像樣。

“既是如此,謝公就應該知道,我很清楚,北府兵能善戰如此,都是因為王侍郎帶兵有方。王侍郎如今在北府內的威望,可以說是如日中天了。”

“北府眾人都十分信任他,願意為他拼命,這樣的人物,我怎麽惹得起?”

“就算是我們強行把王侍郎等京口諸位將領和北府的士兵分開,給他們換一個統領,也是無用的。”

“北府兵現在除了王侍郎,恐怕是誰都不相信的。”

“除了王侍郎,他們不會聽命於任何人,強行換將,只會鬧的人心惶惶,甚至是大動幹戈,我們這才把北方的一些城鎮拿回來,形勢這麽好,這個時候鬧內訌,豈不是自自毀長城?”

“這不是自我斷送嗎?”

“我這個太後可還沒有坐夠呢!只要王侍郎他們對大晉沒有二心,我就沒有二話。”

“朝廷會支持北府,以及北府諸將,不會把北府兵假手他人。還望北府將士能夠再接再厲,爭取奪回更多的城池,不負朝廷的期望。”

王貞英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堆,可以說是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最令人信服的還在於,王貞英著眼的,是自己的利益,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如果,今天的王貞英坐在這裏,就知道講那些大道理,闡述公義,企圖感召謝安,那就會變得十分的不可信。

謝安也不會把心中所想都告訴她,也不會退讓。

可是,王貞英她說的很明白,她這樣看重北府,自然也有北府兵真的能幹,朝廷也需要倚仗北府兵的原因在。

但更重要的是,惹惱了北府兵,整個朝廷都不會安生,作為後宮太後,如今大晉朝廷名義上的執掌人,這不是王貞英想要看到的結果。

阻止爭端,維持穩定,這確實是王貞英的當務之急,在這個背景下,把北府兵仍然交給王謐管理,就顯得十分可信。

“既然太後娘娘都已經把事情說的如此透徹了,老臣定當從命,北府那邊也不必擔憂,稚遠也是明白人,不會有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