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見垂跑(第2/2頁)

桓沖一聽說氐秦的援兵是慕容垂帶領的,立刻就調轉方向,退出了襄陽。

苦苦堅守襄陽數月的朱序,就這樣被俘虜到了長安,而首惡桓沖,卻沒有受到任何的處罰。

這樣的結果,就和晉朝的朝局體系有關。

嚴格來說,東晉,其實不能算是個特別統一的朝代,司馬家族的人能夠掌控的區域,其實就在三吳地區,說的更嚴重些,只在都城附近,揚州境內。

舉目望去,廣大的長江中遊地區,幾乎都不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從王敦到蘇俊,再到後來的桓氏家族,他們全都盤踞在江州、湘州以及荊州地區。

東晉朝廷因為是避難才到了江左,本來就立身不正,對境內地方的控制力也非常薄弱。

再加上,東晉基本上就是幾大家族拱衛,才能坐穩江山,幾大家族要劃分利益,皇室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折騰一次,就被幾大世族聯手壓下去一次。

最後也就直接躺平,任由大世族管理地方了。

所以,在東晉朝廷看來,襄陽屬於荊州範圍,荊州地方又屬於桓氏一族的傳統領地。

能不能守得住,那是你桓氏一族的事情,和我朝廷無關。我也不會派出太多兵馬支持你,但你若是犯了錯,我也無權處置你。

於是,大晉境內,軍紀渙散,無法進取更廣泛地域的原因又可以找到一個。

賞罰不明,政出全由自己,就比如桓沖,明明怯戰潛逃,卻什麽責任都不用承擔。

照樣領兵打仗,朝廷還對桓氏仰仗的不得了,根本不敢得罪。

當桓沖再次站到襄陽戰場上,他心中一雪前恥的信念是很堅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