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那一縷陽光(第2/2頁)

一瞬間的幸福,勝過人世間一切,所有的不確定在這一刻都不重要了,小美唯一能確定了,如果自己在這裏,可以有期盼,晴天的中午,自己會得到短暫時間的陽光。

影片到這裏結束,不需要交代最後人與人之間到底是什麽樣,那沒有任何意義,一萬個人會有一萬個不同的答案,每一個答案拿出來也都不會滿足大多數的觀眾,有希望這樣的,有希望那樣的,無論是喜劇、大團圓、完美還是悲劇、悲慘、陰冷色調的結局,都只能是滿足一小撮觀眾。

周樂只是看了劇本就有感覺,如果結尾不是這樣,那是浪費了齊雪迎的演技,這將會是對她的考驗,之前的《月影》雖說也是大女主戲,但在角色的層次感上,肯定是不如小美這個角色,不僅需要她十成十的功力去演,還要有最好的特效化妝師,不同時間軸事件軸下的小美,是不同的形象,她需要給每一種形象定義,不能單純靠化妝師呈現出來的感覺,那會在未來給觀眾臉譜化的感覺。

唯有賦予角色靈魂,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靈魂,要抓住這個角色所有的一切,才有可能達到真正讓整部片子升華的表演。

正常一部電影劇本,周樂不需要看一下午加一晚上,《七年》他足足看到了淩晨,才閉上燈,閉上眼睛去睡覺,且這一夜,他難得輾轉反側翻來覆去很久才睡著,以前即便不進入模擬場景,他的睡眠質量也非常好,身體機能會調整最好的睡眠狀態,閉上眼睛五分鐘,平躺,幾乎就可以進入到睡夢之中。

這一晚周樂的睡眠質量比較差,不到四天的時間,雖說這部戲他的戲份可以不挑時間,只要有一場戲是在中午拍攝到陽光就可以,實在不行還可以制造陽光照射進地下室。但依舊是時間緊任務急,戲份多寡不重要,沒有靈魂的戲份和角色,四天他能給你演出十幾個小時的素材。

一大早,特效化妝師就來了,要根據導演和演員的要求,給他不同時間段的外形做特效調整。

賈科吃早餐的時候跟周樂聊了聊,兩個人對於整個故事和角色的理解在一個方向,都認為程宇需要的頹廢感,是在抓小美和抓到之後的一段時間,當他得到了小美,甚至在小妹生了孩子,他的生命進入到一種精神奕奕的狀態,三十大幾的年紀,完全可以不需要特效化妝。

至於孩子早夭這件事。在完全沒有經驗的兩個人在一個地下室內照顧一個小生命的過程中,孩子是不如小美重要的,盡管小美在那個時候不斷的哀求送自己去醫院生孩子;送孩子到外面去樣;孩子生病了去外面治療,她保證不跑,為了孩子也不跑,程宇答應了一次,小美跑了一次,被抓了回來。

這段戲周樂看到的時候覺得很真實,如果是程宇完全不答應,那這個角色冰冷的不像是我們熟悉的人,如果小美答應了不跑就真的不跑,或許兩個人會有未來,但那也絕不是小美,不是正常的人。

因為都是正常人,所以孩子沒有生存下來,一場其實不算嚴重的發燒感冒,帶走了這個小生命,無論是父愛還是母愛的偉大,在這個狹小的環境裏都沒有真正的展示出來。

那之後小美的任命,程宇覺得塞翁失馬反到得到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小美,那幾年的時間,程宇是外面鎮裏面人覺得他非常好的幾年,生意做的不錯,錢賺的也不少,從前妻跟人跑了的陰影中也走了出來,脾氣也變好了,那麽多人給他介紹對象,他都拒絕了,還每天樂呵呵的生活著,對周遭鄰居的幫助也沒斷過,尤其是對關家,弄得關東林就差跟他磕頭拜把子了,家裏無論是兒子結婚還是女兒出嫁,程宇都是出錢出力最多的一個,比自家的實在親戚還像是實在親戚。

這樣的戲份,賈科明確表示就算不是只有四天的周樂,他也不會拍,他會在兩個層面展現。

先是會在程宇的口中,將外面的事情講述給小美,講他做了什麽,對關家做了什麽。

後是小美脫困之後,從家裏人的口中再去聽到一些只言片語。

在程宇的口中,這些不是諷刺,也不是傷害,至多是讓小美覺得不舒服的緣由。

在家人的口中,這一切就成為了莫大的諷刺,也對她造成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