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變天了(第2/4頁)

整個漢城內很快陷入更大規模的混亂,手無寸鐵又饑腸轆轆的貧民迎來人間煉獄一般的漢城。

東面城門實已洞開,但最後一批將卒還堵在那裏。箭矢如雨,先壓制著其他人追上去吊著東逃的幼王隊伍,避免暴露行跡。

而後等到差不多了,又完全快速撤離,大概是希望城中百姓撒到東面廣闊的鄉野間,讓明軍去追擊時撞上規模巨大的逃難百姓。

這個時候,尹元衡已經離城近五裏,前方後面和兩翼,仍舊保護著他的兵力是禁衛心腹和城東守軍精銳近五千。

在東北面的一個山頭上,林中的宋良臣放下了望遠鏡,看向了李源。

“把你調了過來,現在就是顯本事的時候了。赤城候昔年奪了汗主大纛,今日你率特戰營兵,能否生擒朝鮮篡位權奸和幼王?”

李源握了握手上的特制鳥銃,眼神堅定:“烏合之眾罷了,將軍,請下令吧!”

瞞過城北和城東守軍耳目急忙來到這裏堵截的,一共只有五百余人。

尹元衡棄城而逃的陣仗竟然是這樣,幾乎不加掩飾、讓城內守軍還在慣性之下繼續抵擋一陣,這只怕是出於張經意料之外了。

哪有逃得這麽無恥的一國之君和實權宰相?

宋良臣已經派人回去再調更多人直接趕來,但眼下先要將他們堵住,或者吊上。

他拔出了佩刀:“聽我將令!下山!”

這一天,明軍確實停止了對漢城的炮擊。

而在城東,這一支保護著幼主的將卒聽到了大明的銃槍聲。

以一敵十,又何足道哉?

……

自漢唐以後,宋自不必說,元朝實際上是間接控制過朝鮮的:在當時的高麗王朝各個州郡留下了七十多名達魯花赤,這是掌印官。

後來忽必烈更是將其先劃入遼陽行省,後改為征東行省。

有元一朝,高麗王朝雖然仍舊存在,但半島實際已是蒙元領土。

而歷朝歷代,中原王朝大多不直接統治這裏,自然有原因。

強大時,他們實際上很恭順。

都弱小了,自然也沒資格去考慮什麽開疆拓土的事。

即便純粹從利弊上考慮,攻占、經營朝鮮也是得不償失的。

只不過如今不一樣了。

“遷都到了北京,朝鮮就不算遠了。”

漢城大亂、明軍兵不血刃勝了此仗,飛捷入京之後,大明君臣要開始啟動對朝鮮的長期戰略了。

朱厚熜繼續向他們強調自己的觀點:“朝鮮將來定要成為實土。為了能好好經營那裏,大明海師和海運,東北陸路,就都能因之長期得到重視。”

中原王朝的勁敵,自古都出自北方。或者是草原,或者是東北白山黑水間。

而要牢牢掌握住朝鮮,就必須經營好東北這種此時仍舊是苦寒之地、人們大多不願長呆的地方。

以此時的技術水平,海運仍舊只能是輔助,但也有相當大的必要創造動力去繼續進步。

“何況並非當真貧瘠。不光在東北,朝鮮也有很多煤、鐵、銅,只是他們技術落後,不能好好利用。”朱厚熜說道,“此戰既勝,就要從長遠看,開始往這個方向去經營。這不是一年兩年的事,龔用卿的才幹還不夠。”

今天這個會,就是真正要確定幾個去輔佐遼王治理朝鮮的幹臣了。

之前選的援朝官員,大多都要去治理地方。但以外族治理異土,朝堂上必須有足夠理解大明需要、才幹和意願都足夠強的重臣。

九個國務大臣裏,楊慎自然不可能去,嚴嵩這樣年紀大了的人也有幾個,剩下的人裏,唐順之也不可能被放過去。

楊慎開口說道:“張廷彝謀略超人,才幹卓絕,平定漢城威望遠播朝鮮,舍其之外,更有何人能擔當大任?”

朱厚熜默默點了點頭。

張經才五十多一點,確實是合適人選之一。他總督宣寧,也願意在邊疆做一番事業。

嚴嵩猶豫了一下,然後還是開了口:“臣再舉薦一人,曹明卿致仕後,身子也漸漸調養好了。陛下若能用他,想必還是能在朝鮮輔佐遼王做一些事的。”

“……曹察?”朱厚熜看了嚴嵩一眼,其他人都沉默起來。

曹察為什麽致仕,這些人自然都心知肚明。

嚴嵩此時竟然再次提起曹察,可謂有點膽大了。

朱厚熜在思考。

曹察的年紀也不算大,做過知府,做過總督,經驗才幹當然是豐富的。

之前試圖讓他女兒成為新皇後,因此在宮裏攪出了一陣風雨。

說他野心大倒沒必要,有機會“上進”的話,自然值得爭取一二。

只能說當時根本就沒號準皇帝的脈。

如今因為這樁事,朱厚熜仍舊對端嬪心裏有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