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老臣,新臣;皇權,相權(第3/3頁)

費宏默默告誡自己:三年後再不走,我就是狗。

然後,便準備去參加今日的朝會了。

今日的朝會上,新一屆的國務大臣、國策會議上議定的新一批大明兩京一十三省、九邊總督以及其他位置變動了的參策,都會有新的身份。

與此同時,今後三年的大國策,也將公布。

接下來的三年,大國策很簡單:全面深入推進新法富國,廣泛細致推廣新學文教,積極投入探索軍民技術,穩妥務實改革軍制外交。

一句話:外不求戰,專注國內富國強兵、育才創新。

同時,朝會上還會放出一個重要的信息:根據需要,再過三年,大明如今的六部會重組增設兩部,國務大臣再添兩席。也就是說——機會更多了。

所以費宏再次告誡自己:三年後要跟八個國務打交道,再不走我就是狗。

新任戶部尚書楊慎在向自己的父親請教:“兒子如何把握分寸?”

楊廷和注視著自己的兒子。

八年時間過去,他不一樣了。如今年已四十多,他學會了謙虛,問出的話也很有水平。

“去年一仗,打出去了不知多少錢糧。”楊廷和說道,“這個分寸,就是既要攢將來復套北征的錢糧,又不能讓百姓和士紳富戶怨聲載道。另外,戶部還要籌備新的通寶、銀寶,事關重大,既涉及一些官職和官員,又涉及地方和企業。諸多事,張茂恭領著戶部事,你多與他商議便是。”

“兒子明白了。那兒子這便出門。”

“去吧。”楊廷和點了點頭,含笑看著身著二品官服的兒子施禮轉身離開。

讓他的兒子做戶部尚書,由張孚敬帶著,也是陛下對楊家的另一層看護吧。

和張孚敬站在一起,十年內,楊慎只要沒有大過錯,就都能站穩了。

夏言也在準備出門,他之前雖然失望了一陣,但現在也已經調整過來了。

是因為上疏言兵事第一個被皇帝贊賞拔擢的,現在讓他從浙江去總督三邊,也算讓他當真能在邊事上建功立業。

只不過目前,他對即將幫助自己的三鎮巡撫和戶部派至三邊的統一督餉郎中還不太了解。

毛伯溫從巡撫遼東改為巡撫甘肅。另外兩鎮巡撫,一個是張經,以六科總給事的身份加兵部侍郎銜只巡撫寧夏一鎮,他很關鍵。而費懋中巡撫延綏,夏言南下很早,與費宏的這個侄子來往很少。那個督餉郎中曾銑,更只是嘉靖五年的進士。

好在參加完了這次朝會,他就會和這幾人一同啟程。

他們才幹、性情如何,總能窺見一二。

無論如何,三邊以他夏言這個加了兵部尚書銜的正二品為首。

天還沒大亮,承天門外眾臣序班。

已經確定了位置的重臣在想著自己的今後三年,但因為他們的挪動,班列後面的四五品以下則更加關切接下來的銓選。

楊慎目不斜視,禮部尚書嚴嵩與從戶部改任吏部做尚書張恩小聲交談,在張恩身後不遠處,是從南京吏部右侍郎調任北京吏部左侍郎的黃佐。

鼓響三通後,望著前方緩緩打開的承天門,黃佐深深吸了一口氣。

他又回來了。

八年多時間,在皇帝的拔擢下,正德十六年那一批新臣紛紛走上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