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國本大事(第3/3頁)

另外,他的內帑暫時充裕。

乾清宮東暖閣裏,張鏜一直呆了兩個多時辰。

離開的時候,臉色十分凝重。

對他來說,這是全新的領域。但從皇帝之前的密授機宜以及撥給他使用的銀兩分量裏,他知道這可能是為陛下穩固住皇權很重要的一個案子。

內廠得有自己獲取情報的新渠道和新方式。

原本的東廠番子們全部被召了回來,在東華門之北的原東廠衙門裏,沒有外人知道裏面在做些什麽。

而國策會議上,從宗室裏選人過繼到朱厚照名下,盡快封王就藩自然是穩妥之舉。

事情交給了禮部和宗人府。

“如今皇兄喪儀已畢,嘉靖元年將近,朕也虛歲十六了。”朱厚熜在寶座上說道,“張孚敬請奏於廣東開始預選淑人,明年以此宣撫廣東。眾卿以為可否?東南是否也可以提前開始?”

不知道為什麽,大家都目光復雜地看著他。

“是否不妥?”朱厚熜問道。

嚴嵩咳了咳:“國本重事,自是應當。只是陛下,如此選秀,豈非過早定下人選?既如此,恐失了太祖所定從良家選取本意……”

他的話並沒說透,只是說這樣搞政治意味過濃。

實際上大家心裏覺得古怪的點還包括:你是不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你終於開始想女人了,竟然開口就是為了配合政治動作?

現在先從廣東、江南預選淑人,毫無疑問是安某些人的心或者分化之。

不夠分量的,需要被安撫嗎?夠分量的,還稱得上普通良家嗎?

那將來的外戚風險呢?

朱厚熜想了想之後說道:“朕倒以為,防範外戚幹政,還是得靠對外戚的管理制度,而非僅僅從源頭上完全選取根基淺薄的人家。一朝成為外戚,驟享榮華尊位,德才不能配的危害更大。本身有一定根基的人家,或許更識大體一些,只需要如何從制度上防範外戚在當朝或者新舊朝交替之際為禍就可以。”

禦書房內的眾臣肌肉記憶來了,感覺這又是一個牽涉很廣的大課題,那是不是要商議很久?

“陛下,莫不如還是依祖訓選秀吧。如今先帝喪儀已畢,為固國本,選秀自是迫在眉睫。然此時便預選淑人,恐天下有人因此議論。”王瓊忽然說了一句。

“議論?”朱厚熜看了看他,沉思片刻就說道,“可是指當前情勢,有些人會因此說皇兄新喪未久就選秀大婚,於禮制上有可堪斟酌之處?”

“此前有內臣假意預選淑人,言官還曾彈劾其事。”王瓊深深地凝望著他,“臣以為,不如等明年吧。陛下今日有此意,臣等已心安,知陛下心中有此大事。”

朱厚熜笑了起來:“朕心中自然是有這事的。至於此事之議論,朕此時提出來就是想看看有哪些人會議論。皇兄本因無子嗣而選立朕繼大統,國本豈非當前頭等大事?至於預選淑人一事,也只是先局限於廣東、南直隸、浙江、福建。因此而議論者,若非淺薄迂腐,便是另有心思。眾卿以為然否?”

楊廷和等人心頭大凜:宗親擇子嗣過繼給正德皇帝,還有在東南、廣東先預選淑人,無不針對當前謎局。

誰會跳出來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