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錦衣衛指揮使的人選(第2/2頁)

各地藩王府儀衛司的骨幹是錦衣衛裏挑出來的。

還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錦衣衛行走於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文臣們是不敢染指親軍的,但從永樂朝開始出現的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這三大營,文臣們可一直都在想心思。

一開始只是天下已經太平,要壓制武臣,但後來就變了。

京營控制權轉移的源頭就是土木堡之變。

三大營及大量勛臣武將一掃而空,此後京營就不斷在變化:十團營、十二團營、東西官廳……

京師保衛戰之後,文臣們第一次獲得了對京營的控制權。

奪門之變後,京營又回到武將勢力和宦官手中,由皇帝掌控。

之後的天順、成化兩朝,文臣們都沒能再次染指京營。

但孝宗皇帝繼位後就又變了,京營提督變成了文官。

而朱厚照先是通過豹房裏的太監、武將控制好了錦衣衛、東廠等要害,又在宣府營建鎮國府,但要等到自封“大將軍朱壽”、在蒙古叩關之後戰而勝之,才有了第一支能掌控的邊軍。

至於京營這邊,主要是通過東西官廳的設置和操練,讓內臣監軍甚至提督,逐漸滲透了這支力量。

寧王叛亂又給了朱厚照機會直接插手接管了京營兵馬——又是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

朱厚照在位十六年,本來又額外留下了兩個軍權遺產:對京營的重新掌控,加上由“外四家”新選練而成威武團練營。

現在前者仍在,但威武團練營已經被楊廷和他們解散——以保證帝位傳承安全的名義、太後懿旨的形式。

而錢寧下獄後,親軍體系也一直沒個鎮得住場的統兵大將。

朱厚熜想到了這裏之後問道:“所以現在錦衣親軍指揮使的職位一直空著?”

“陛下明鑒,自然是一直空著,現下由奴婢居中差遣著辦事。”張永低頭回答。

谷大用也說:“陛下,這個職位無人可以專斷,唯陛下聖裁!奴婢一路隨陛下從安陸回京,潛邸舊臣中也只有駱千戶原本的品級最高。陸典仗雖然更得陛下信重,但他只是個正六品……”

“駱安嗎?”

“正是。駱千戶年近五十,年富力強;去年襲替正五品的正千戶之職,他父親之前卻已是正四品的錦衣衛指揮僉事。現在因從龍之功特旨拔擢駱安為正三品指揮同知,就可以先暫署指揮使之職。”

朱厚熜看著他:“你一路上倒沒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