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青帝(第3/4頁)

“所覺?我需要有何所覺?”寧淵隱隱覺得不對勁,索性打破砂鍋問到底,挑著眼問道。

跪著的太醫一個個戰戰兢兢,白著臉連聲告饒:“公主,非是我們不盡力,只是陛下五臟毒素俱侵,現在也只是靠著藥丸保住心脈,我們實在是……回天乏術啊!”下毒之人用的是見血封喉之毒,若非宣和帝平時補藥吃了不少,化解了藥力,否則絕對撐不到現在。

“他千方百計讓你為大寧元後,為你平定天下,丟下皇位陳兵三載於東海尋你,為你修建淵閣和回望橋,讓封家和百裏家相互平衡數百年……甚至將大寧王朝最精銳的軍隊放在東界為你守護隱山,監管皇族,只為你歸來的一天可以將他親手打下的大寧江山拱手相送。墨山主,封祿活了區區五十載,竟不知世上還有你這般遲鈍之人,太祖戀慕於你,天下皆知,你……當真不知曉?”

禦書房裏外戒備森嚴,肅殺的氣息蔓延了整個皇城,婉陽守在書房外,看見一個個垂頭喪氣走出來跪下請罪的太醫,急紅了眼:“你們這群庸醫,平時一個個不是自詡非凡嗎?若是父皇有事,本宮就讓你們全家陪葬。”

一番話下來封祿說得激動異常,寧淵只是有些晃神的瞧著他,像是未曾明白一般,直到連番的咳嗽聲在書房裏響起,她擡眼看到封祿嘴角的血跡,才突然感覺到懷中的木盒變得異常滾燙起來。

大寧傳世數百年,雖歷經繁華起落,這點立國之時的本心倒一直未曾丟棄。

她長於隱山,卻並非不通世俗之人,只是卻從想過當初輔佐相隨之人竟存了這般心思,更加想不到這話會由那人的子孫在五百年後聲聲質問而來。

亡國之難前,根本就無百姓世家之分,相反的,平時享足權貴榮華的勛貴氏族肩負的責任和犧牲更大,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之想?

猛然擡眼間,宣和帝轟然倒下,寧淵起身扶住他,卻見殷紅的血跡緩緩自他面上七竅流出,她擡手貼近脈門,鳳眼微沉,封祿毒素攻心,回天乏術。

寧淵掩下眉,沒有收回掀著布簾的手,反而靜靜的端看著外面的景象,無喜無悲,面色淡然,只是那眸色,卻慢慢的深沉了下來。

“墨山主,你是大寧元後,這天下萬民皆是你的子民,無論你是為了什麽原因下山相助太祖,朕都懇請你施以援手。”宣和帝死死的抓住寧淵的衣袍,鮮紅的血跡觸目驚心,寧淵沉著眼看著他,既不應允,也未拒絕。

“洛小姐,京中禁衛軍大多出自氏族子弟,五萬禁衛軍,現在只余三萬了。”安四瞅著寧淵的眼色,小聲的解釋了一句,非是他想讓洛寧淵經過這條大街,只是宣和帝臨來時有交代,他也不敢不從。如此慘狀,若非看透生死的人,絕不會不動容。

“山主,封氏一族和百裏家與隱山再無一絲瓜葛,你的秘密從此長埋地下,若你要為洛寧淵,也足以一世無憂,沒有人會打擾你,只請你為天下百姓三思。”

寬闊的大道兩旁,平時豪華莊嚴的府邸基本上都掛上了素白的挽席,門口守著的家丁也掩下了平時的驕橫,反而襲上了幾抹難得的悲痛穩重。

抓住衣袍的手漸漸變得無力,懇求的聲音也越來越低:“我的女兒瑜陽在北汗大營,她出嫁之時我曾允諾護她周全,還望山主……成全。”

慢慢的深入京城以往的繁華官道,低沉壓抑的嗚咽聲慢慢自風中傳來,平添淒涼之色。寧淵掀開窗邊的布簾,一大片刺目的素白便湧入了眼底,竟隱隱帶了絲猝不及防之感。

這也許是他登位二十余載以來頭一次未以‘朕’相稱自己,卻也是留在世上的最後一句話。

一路暢通無阻,京城大街上更是靜得可怕,甚至夾雜著些許風雨欲來的毀滅暗沉,城外的十萬北汗大軍帶來的滅國之災催生的恐懼感籠罩在整個京城上空,使這座繁華了數百年的國都唯剩下死寂一般的沉默。

隱山之主,得之便得天下。當初此言為太祖所證,如今是他封祿的兒子享此後福。他本可用其他的方法激得墨寧淵入世,卻終究敵不過世上的瞬息萬變,等不到那一日。

“別浪費時間了,走吧。”他話還未落音,便聽到一聲冷哼,榻上的女子已不見了人影,安四朝書房外一看,見到隱隱綽綽的紅色身影,急忙跟上前去。

如今唯有將一切坦誠相告才會打動墨寧淵,太祖也許認為這天下江山是墨寧淵心之向往,可他卻瞧得分明,這隱山墨寧淵,在乎的從來不是這萬裏河山。

似是詫異於她的好說話,安四面上明顯一頓,全身都松懈了下來,連聲應道:“是,奴才現在就領著小姐去。”

不過,如此也好。太祖做了個糊塗的明白人,他做了個明白的糊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