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第2/3頁)

趙老爺子有些疑惑看了兒子一眼:“教啊。”

趙景明:“教會了之後呢?”

趙老爺子:“誇唄。”

說到這裏,老爺子就不免想起來了,有一次小洵還有小桉他們都不在,剛好他出門曬太陽來了。

遇到有不會題目的小家夥拿著作業本就跑過來了。題目很簡單,可小朋友每次看他時,那種‘趙爺爺怎麽這麽厲害呀’的眼神,還是會讓老爺子恨不得再現場解他幾道小學奧數題。

眼看這一連串問題下來,老爺子好像都沒察覺到半分不對,剛剛被親兒子攻擊了智商問題的趙景明選擇了閉嘴。

老爺子在醫院裏住了五天,確定身體情況都穩定下來後,便被趙景明開車接回了小院。

對於老爺子出事了,他們作為兒子和兒媳的,居然不是第一時間發現,趙景明和方晴夫妻倆還是比較愧疚。

為了以防萬一,他們原本是想著,讓老爺子和老太太搬到他們那邊去住,也方便他們就近照顧。

結果就被老太太一句話給堵了回來。

按老太太的意思是,她和老伴兒在小院裏住著,萬一有什麽事情,就像這次一樣,街坊鄰裏都是照應。

反而是跟著兒子兒媳婦搬到他們那邊去,那才是想找人幫忙一時半會兒都摸不清楚情況。

而且就他們那家,不是老太太說的誇張,兒子和兒媳,十天半個月都不一定能在家裏過一次夜。

被親媽提醒到了的趙景明一想,好像確實也是這個情況。於是便只好拋棄了他這個一拍腦門的想法,灰溜溜的把二老又送回了小院。

在把老爺子和老太太送回小院後,趙景明方晴夫妻倆,還特意準備了一些謝禮,從唐家開始,一家一家的送過去。

遠親不如近鄰,真不是說說而已。

尤其是像這種四合小院,鄰居之間相處好了,確實比他們這天天不著家的兒子兒媳還要靠譜的多。

唐志勇和人打交道多了,對於察言觀色,自然不是趙景明這個天天泡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可比。

看出了對方心中的郁結,唐志勇坐在沙發上,看向唐楸,閑話般和同樣坐在旁邊自己玩的小家夥提起:“楸楸,你還記得你趙叔叔和方阿姨嗎?”

這話問得突兀,趙景明夫妻雖然不經常來小院這邊,但也不至於一年半載都不來一次。

小家夥哪裏會不記得。

果然,就見唐楸看向趙叔叔和方阿姨,點頭:“嗯,記得。”

“那你知不知道,趙叔叔和方阿姨,是做什麽工作的?”

說到這裏,小家夥的話多了起來:“是科學家。”

“科學家是很厲害的工作。我們用的手機、電腦,還有很多很多東西,都是科學家發明出來的。科技,是現代文明的基石。一個國家,如果自己的科技不厲害,就會被人欺負。”

最後這兩句話,尤其是‘科技是現代文明的基石’這句話,顯然不是小家夥這個年齡段,能自己想出來的。

果然,就見小家夥接下來又補充:“這是趙爺爺和我說的。然後趙爺爺說的時候,趙奶奶點頭,說對。”

這句話,並不是老爺子特意針對兒子和兒媳說出來的,甚至在場的人,也不知道老爺子到底是在什麽語境下,說出這樣的話。

但趙景明卻忽然微紅著眼眶笑了笑。

他知道,不論是爸還是媽,其實都不會真正怪過他們。

因為最早最早的時候,他就是被媽媽抱著。睡前的故事,都是爸爸的故事。

媽其實才是這個家庭裏,一直以來犧牲最大的那個人。

青年的時候,她在等待丈夫。

老年的時候,她的兒子,走上了和丈夫一樣的路。

但是,她是支持的。

甚至,是驕傲的。

果然,當天晚飯時,老太太應該也是注意到了兒子情緒的不對勁,有些後悔白天時隨口和兒子說的那些話,還特意找補了好幾句。

反倒是方晴,吃著媽給她夾的菜,和老太太解釋:“媽,景明他只是有些愧疚,這麽多年裏,我們忙於工作,一直也沒有站在你們當父母的角度,考慮過。”

她和家裏的關系並不好,現在到了趙家,把公公喊做爸,把婆婆喊做媽,對於為人子女這塊,方晴想來,也覺得自己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老太太聞言,夾菜的手頓了頓。

一時間,屋內的氛圍有些感性。

這時,原本正在低頭吃飯的趙桉擡起頭來,試著為母親解決她口中的困境:“爸媽,沒事,等我以後參加工作了,應該會比你們更忙許多。我也會來不及回家看你們的。等到那個時候,你們就可以站在爺爺奶奶的角度思考了。”

說完,門外傳來輕輕的敲門聲,趙桉自然的放下碗筷,和大家打了聲招呼,便拿起他前幾天給楸楸做的魯班鎖,出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