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3頁)

帶隊老師點頭:就該這樣回……?等等,這回答……

倒不是說這回答有什麽不好,只是帶隊老師已經帶過很多次類似的社會實踐課程了,有一部分孩子在來到類似養老院之類的地方,在這期間也不是沒有孩子獲得過老人們的贈與。

只是這些孩子中的大多數,在他本身所處的那個環境的熏陶下,都進退得宜的婉拒了。

還真的很少有像面前的小朋友一樣,那些爺爺奶奶們給他零食,他要麽吃掉,要麽就裝進小口袋裏,或自己吃,或分給小夥伴們。

就連其中一位奶奶說要給他做衣服,他也在思索過後,說出了自己目前最喜歡的衣服顏色。

終於,帶隊老師忽然靈光一閃:“唐楸同學,你之前是不是也到這裏來過?”

小家夥不假思索的點點頭:還把自己為什麽過來也告訴了老師:“上次焦爺爺生病,我和爸爸一起過來。”

雖然不太懂,但唐楸至今還記得,那天他讓爸爸帶著他來到這裏後,半躺在房間床上的焦爺爺那忽然就明亮起來了的眼神。

那眼神好像有很多種意思,當時注意到這樣眼神的小家夥覺得自己既開心又難過。

開心是因為焦爺爺也開心了,好像是因為他來看他的原因。

難過是因為,焦爺爺擺在床頭的相框裏,照片上的叔叔阿姨們一個都沒有在房間裏。只有劉爺爺和宋爺爺在陪著生病的焦爺爺。

後來,為了讓焦爺爺病快一點好,小家夥又在養老院的空地上在爸爸的幫助下放起了風箏。

風箏是魏爺爺在公園裏教他做的手工風箏,魏爺爺還說,在他小的時候,大家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家裏有人生病,或者病好了之後,就會代替病人在外面放一個風箏,然後把風箏線剪斷。

意思是把疾病和風箏一起放走了。

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是是一個很美好的期望。

當小家夥畫著水彩的手工風箏在生病老人的窗外飛起,也許是因為風箏真的起了作用,也許是因為老人的心情變好了,他原本因為生病虛弱的身體在那天之後,真的有在慢慢的恢復。

這下,小家夥看著自己再次做出來的一個小風箏,就跟看靈丹妙藥也差不多了,之後每次來養老院看焦爺爺,更是都會帶上一個小風箏來放。

也就是因為這放風箏活動,原本寂靜的養老院中,忽然多了一個懷抱絢爛彩色風箏的漂亮小娃娃。

小娃娃和他的小風箏一起,逐漸成為了許多養老院老人們眼中最難以忽視的明亮色彩。

像是一個冉冉升起的,帶著彩色光暈的小太陽。

今天也算意外之喜,原本有一些老人在心裏默默算著,今天是星期二,是孩子們上學的日子。小娃娃應該是還要等個許多天才能過來。

誰知道小娃娃的學校還有這樣一門校外實踐課呢。

原本以為要好一段時間才能再見到的小娃娃,忽然就背著書包,坐著大巴車,和老師同學們一起來到了這裏。

這個消息,在中午午飯過後,以非常快的速度擴散到了整個養老院。

下午的時候,老師們把孩子們組織起來,各自又給他們發了一套工具。

現在正是開春的日子,老師們開始動員起了孩子們,在養老院的一處空地處,按照自己的心意,為養老院的爺爺奶奶們種一顆小樹。

後續的話,如果有孩子依舊能想到這所養老院,也非常歡迎他們回到養老院裏為小樹們澆水。

如果孩子們實在沒空的話,也有會校務處聘用的固定人員前來照顧這些樹。

因為學校選取的都是生長比較快速的樹木,在老師們的描繪中,等到他們快要小學畢業的時候,他們為養老院種下的小樹也就長大了。

到時候,養老院的爺爺奶奶們就可以到他們種的小樹下納涼、或者散步。亦或者三五成群的下象棋、下圍棋也可以。

孩子們的本性大多其實都是積極的,聽到老師們的描述,孩子們紛紛表示,他們願意為了爺爺奶奶們以後的納涼和三五成群的出屋作伴,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說完,以三人為一組的孩子們,便各自到老師那裏領取了已經被送到養老院這邊的小樹苗,然後在空地上尋找到一片軟硬合適的泥土,悶頭用自己的工具開始刨起了坑。

這裏動靜這麽大,自然也有老人們或拄著拐杖,或步伐穩健的出來觀看。

正陽小學每一年去的養老院都不同。這陣仗,這些老人們也是第一次見。

人群中,焦老爺子很快就注意到了蹲在最外圍,正在專心用小鋤頭挖坑的楸楸。

“我乖乖這臉咋也弄得跟個小花貓似的。”老爺子看著小家夥不知道什麽時候弄到臉上的泥土印,一邊有些心疼的呢喃了一句,一邊同樣從墻角拿起一個鋤頭,狀似無意的在小家夥的旁邊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