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3頁)

當然,唐志勇也沒真的忙起來就忘了陪著他一起過來的妻子還有小朋友,在D省安頓下來的第二天,先是和陳孟一起帶著小朋友去D省最大的冰雕展玩了一整天,等到第三天的時候,才開始出發往十裏村的方向去。

十裏村最近一段時間家家戶戶的氛圍都極好。

原本以為縣城的那個臨時收貨點頂多待個幾天而已,畢竟東西雖然不貴,但一下子收那麽多,也要不老少錢的。

誰知道從半個月前到現在,那個收貨點居然一直在那裏。只要是送來的東西品質過關,收貨點基本上是照單全收。

這讓後來看其他村的人也去送貨的十裏村人興奮不已,也不顧外面天有多冷了,趁著還沒有大雪封山的時候,又集體上山尋摸了一趟。

冬天的山裏,縣裏規定可以采摘,並且還能賣上價的東西已經不多了,不過這根本阻止不了村民們的熱情。

哪怕臉都已經被冬日凜冽的山風吹得皸裂,每次上山回來,每個人的臉依舊帶著滿足的笑容。

此時的十裏村人,眼中有一種亮晶晶的東西,叫做:希冀。

十裏村一戶人家中,剛剛上山回來的男人把自己的大棉襖脫下來,待在屋裏的孩子機靈的接過大棉襖拿去放好。

男人笑著摸了摸孩子的頭:“小青真乖,爸爸今年賺錢了,等明兒去縣城的時候,爸給小青買糖。”

被誇的小女孩搖頭:“不要糖,爸給奶奶買藥呢。”

說完還拍了一把身旁露出些饞相的雙胞胎弟弟。

“給奶奶買藥,也給小青買糖。爸爸這兩天攢夠錢了呢。”男人說著從兜裏掏出一沓毛票,有零有整,全都是這些天去縣城出貨賺來的。

正坐在長板凳上邊烤火邊和孩子們說著,那邊家裏的女人端上來了一碗熱面條,坐在床上的一個看起來同樣五十多,卻顯得更加蒼老的老太太拿過兒子脫下來的棉襖,正拿起針線準備縫補。

這大棉襖在上山的時候不小心被樹枝刮破了些。

一邊縫補,老太太也不忘問兒子:“明天你還上山不?”

男人理所當然的點頭:“當然上。我估摸著,距離大雪封山也就這個把星期了。”

老太太看著兒子手上裂的一道道口子,心疼兒子辛苦。但對於勸兒子不要再上山,歇息幾天的話也說不出口。

人窮萬事哀,勸了也沒用的。

歇幾天,可能未來一年也沒有這麽好的機會賺錢了。

沒看這幾天周圍幾個村子裏的人都牟足了勁兒往山裏跑。冬天山裏能找的東西就那麽多,馬上又要大雪封山,缺一天都讓人心疼。

好在十裏村附近的山裏已經好多年沒聽說有什麽猛獸在了,村裏的人也經常往山裏跑,大家成群結隊的,安全還是很有保證的。

見老娘表情不對,男人就知道她又感覺是她的病拖累家裏了。不想母親再想這些,男人話鋒一轉,語帶興奮道:“媽,我前幾天和村裏人去縣城出貨的時候,給大伯打了個電話,大伯跟我說了個事兒,後來我問收貨站的人,果然有這事兒呢,估計這兩天村裏就傳遍了。媽你猜是啥事。”

“啥事?”老太太聞言問道。

飯桌旁圍坐的女人和兩個孩子也好奇的看著他。

“有大老板要來咱們附近幾個村收貨呢。不對,不叫收貨,應該是建立長期合作。那收貨站的人還跟我們說,建議我們從過完年開始就琢磨著人工養殖的事兒,畢竟山裏的東西總不能吃一輩子。”

“長期合作,當家的,這事兒靠譜不?”對面坐著的女人表情激動,忍不住問道。

只見男人喝了一口熱水,放下碗後又道:“這事兒要是其他人說,我不一定信。但大伯說,我肯定就信了。那大老板一開始還就是因為看大伯送的山貨好,才說要來咱們村收貨的。人家那公司開多大啊,聽收貨站的人說,他們車隊以前的收貨對象,那都是一個縣城一個縣城的收的。”

“如果不是因為大伯,人家指不定還不從咱們十裏村先開始呢。”

一旁的女人聞言也點頭:“大伯就是有本事。”

說完,像是想起了什麽,女人表情一喜:“那要是這樣的話,咱們村的路縣城裏肯定就給修了啊。”

反倒是坐在床上的老太太想的更多些,叮囑道:“文兒啊,如果之後真是這樣,既然人大老板願意大老遠的來咱們村收貨,又是你大伯在裏面給介紹的,咱們可千萬不能丟了你大伯的臉,坐地起價的事情咱可沒臉幹。”

男人又喝了一口水,神色清明:“不僅是咱們家,周圍其他村也不會這麽幹的。媽你沒看隔壁縣城的一裏村和二裏村,現在差別有多大。”

如果沒有前車之鑒,這還真不好說。畢竟一樣米還養百樣人呢,每個人心裏的想法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