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2頁)

傅洵接過小小的風鈴,也學著小家夥的樣子晃了晃,動作比唐楸還要輕。

叮鈴鈴的風鈴聲莫名的讓男孩覺得很悅耳。

一直在斜對面的屋檐下看著這一幕的傅弈都有些納悶,小洵到底是什麽時候包的禮物盒?怪不得他來之前老覺得小洵的上衣口袋有些鼓。

見兩個孩子相處的融洽,深覺自己沒有做錯決定的傅弈緩步走出院門,在距離男孩不近不遠的位置開始打電話,正是打給之前一直在給傅洵治療的那位心理學專家。

幾分鐘後,聽完傅弈的描述,那位心理學專家隔著電話點頭:“昨天傅老先生在電話中和我說起這件事時,我就和他說過,小洵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不一定是因為機器,更大的可能是周圍的環境或者人造成的影響。”

“按照今天的情形來看,應該就是您口中的那個孩子了。要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比普通人更具親和力,這樣的人就非常適合在心理咨詢治療的領域發展,這是與生俱來的天賦。除開這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時候也很奇妙。有親兄弟姐妹從小一起長大,相處了許多年,但也始終關系緊張。也有人明明面都沒見過幾次,卻雙方都覺得相見恨晚,願意和對方掏心掏肺。還有人平時看著老死不相往來,可真等到其中一方出事了,另一方又好像活不下去了的樣子。”

那位心理學專家舉著自己在做社會調查研究時遇到的一些例子,說著說著咂咂嘴:“心理學這門學科博大精深,我怕是一輩子也無法完全研究透徹了。”

“不過聽完您和傅老先生的描述,有一點我是可以保證的,只要不是刻意刺激小洵,他願意和外界交流就是好事。”

聽到對方這麽說,也算是給傅弈吃了顆定心丸。對著電話那邊道了聲謝,雙方這才掛斷了電話。

在傅弈和對面的通話結束後,因為傅洵沒有走的意思,所以中午的時候傅弈就讓人去外面的飯店打包了一些東西拿到附屬院房間裏吃。

半個小時後,兩個剛吃完午飯的孩子就又碰到了起來,一眨眼又是幾個小時過去。

這次唐楸和傅洵總算是沒忘記互通姓名,屋檐下,剛剛介紹完自己的小家夥看向傅洵:“哥哥,你叫什麽呀?”

傅洵拿起一根炭條,在地上寫起自己的名字。

寫完之後一擡頭看到的就是小家夥懵懂的表情。

好在唐楸還懂得場外求助,起身從屋裏牽著媽媽的手走出來,指著地面上的兩個字問:“媽媽,哥哥寫什麽?”

陳孟笑著摸了摸自家小朋友的小腦袋。楸楸年紀還小,連幼兒園都還沒上,自然是不認識字的。

“這寫的是哥哥的名字。”陳孟指著第一個字說道:“這個字念傅,是哥哥的姓。姓後面跟著的是哥哥的字‘洵’,連起來的名字就是傅洵。”

“傅洵。”小家夥站在兩個大字前,聲音奶氣的跟著媽媽學。

被叫到名字的男孩垂在身側的食指動了動。

“媽媽,哥哥住那裏。”學完之後,唐楸又擡手指給媽媽看他新朋友的家。

陳孟笑了笑,這倒是挺巧的。

見院中陸續有人開始進進出出的搬著斜對面屋子的各種舊家具,想到他們一家剛到第一天時的忙亂,想著這好歹是他們家楸楸在這裏認識的第一個朋友,陳孟好心開口道:“一般搬家這天大人都挺忙的,楸楸你問問哥哥,晚上要不要到我們家裏來吃飯?”

院子裏長大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東逛西竄吃鄰裏幾家飯長大的。在物資不算太匱乏的年代,很少有人會斤斤計較這些。

同樣第一次經歷邀請小夥伴來家裏吃飯的唐楸回頭:“哥哥?”

傅洵沒有說話,擡眸和小雪團子對視。

兩雙都不算小的眼睛看到一起,良久……

電話中,傅家老太太開始催大兒子:“你帶著小洵出去都多長時間了,家裏飯都做好了,快帶小洵回家吃飯。別總在外面吃。”

傅弈:……

“媽,是這樣的。小洵他晚飯可能是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