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寶釧容稟(第3/4頁)

李崇想想就覺得心底發寒,而且誰能保證這些鹽商的後面只有一個吳清越和當地的鹽官?京城這些高官有沒有參與?有沒有收受賄賂?這都是說不好的,他已經預感到這一次若真的要清查便要翻了一船的人。

而宋離無疑是這個風暴的中心,他立刻起身到了地圖前,眼睛盯緊淮州的位置,攥緊了拳頭,浙安總督吳清越在任上已經八年,兩淮一帶自都是受他的控制,他必定對宋離極為防備,不行,得找個機會讓吳清越到京城來:

“朕的萬壽節是不是快到了?”

李崇的生日要比他晚上一個月,應該就在七月,張沖立刻躬身開口:

“是,陛下還有二十三天便是萬壽節了,今日禮部的大人還在外候著,一連兩日您都未曾召見。”

李崇的禦書房最常出現的就是吏部,戶部,兵部的人,如今冶煉司成立,又多加了一個工部,這禮部自春闈結束後便不怎麽受陛下重視,主要是李崇對一些面子工程的慶典實在是不精通也不感興趣:

“去,叫閻安亭先進來。”

這些日子因著春獵的關系李崇和閻安亭的關系近了不少,閻安亭剛進來他就沖人招了招手,閻安亭只得過去,還不等行禮,就見陛下抓住了他的手臂,湊上來和他耳語了幾句,說完他看向了這位表哥:

“聽明白了嗎?”

讓他一會兒和禮部的人說陛下此次萬壽節是親政之後的第一個萬壽節,務必要重視,這顯示重視的方式便是各地的總督都要入京朝賀,他這幾日也看的出來李崇並非那等重視慶典的人,恐怕召各地總督入京才是目的,他點點頭:

“明白了。”

禮部的幾個老大人進來,就見陛下頗為和顏悅色地坐在上面,他們趕緊將禮部議定的流程遞了上去,李崇看了一眼,他其實最討厭和禮部的人打交道的一個原因就是,這些禮部的官員上折子根本不會化繁就簡,而是說的要多繁瑣就有多繁瑣。

還有那些羅裏吧嗦他看了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的各種儀典的名字,此刻他的禦用翻譯宋督主已經去了江南,他只能裝作能看懂的樣子看了一遍然後就將這折子遞給了閻安亭:

“陛下,臣以為此次萬壽節是陛下親政之後的第一個萬壽節,不光是京官,地方官員也當來京朝賀,思及陛下體諒地方官員工作繁重,所以臣覺得各地總督來京朝賀是應當的。”

李崇聽完之後就瞧著底下的幾位大人:

“幾位老大人的意思呢?”

禮部的宗旨就是要維護陛下和朝廷的顏面:

“陛下,臣以為世子所言極是。”

“好,那就這麽辦吧。”

李崇還是覺得宋離在江南不安全,他掃了一眼地圖:

“兩淮地區的守備將領是誰?”

“是曹瑞。”

曹瑞,他想起了宋離給他整理的那個小本,這個曹瑞似乎只有一個兒子,這兒子也從了軍,卻不是在江南,倒是在南境軍中,娶的是嶺南一個世家的女子為妻,倒是和兩淮一眾官員沒有太大的聯系,恐怕也有避嫌的嫌疑。

李崇算著時間給宋離去了封信:

“宋紅杏你想我了沒有?你猜我現在在做什麽?我在吃你讓人送來的枇杷果,真是豐厚多汁,看在你這麽有心的份上我就原諒你整日和小姑娘廝混在一起了。

話說你身子怎麽樣?次次都是報喜不報憂的,這個季節的江南濕熱的厲害,這夏天最傷胃口,顧亭說你到了那邊胃口差了不少,是不是吃不慣那邊的飲食?我已經命人送你家的廚子過去了,你放心,定不叫旁人知道。

還有我著內廷司給你做了幾件葛絲的衣服也一並捎去了,那東西透氣輕薄又吸汗,在你那邊穿最合適不過了,巡鹽這個事兒急不來,你別熬壞了身子,這件事兒恐怕兩淮牽扯的官員不在少數,吳清越定然是一條大魚。

他若在淮州必會給你使絆子,我已經下旨,大辦今年的萬壽節,著各地總督來京賀壽,算算日子在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吳清越應該就收到聖旨了,時間倉促,他必定會即刻啟程,你待他走後再動作。

還有若是真的和當地官員發生正面沖突,你那五百禁軍恐怕不夠,我已經著人帶著調兵的虎符前去了,有事兒你可用虎符調遣曹瑞部的兵將馳援,最後,你猜猜我是派誰去的?”

這封信的後面還有一張紙,上面什麽也沒寫,而是花了一組畫,具都是可愛兮兮的小人,第一副是一個小人躺在一張大大的床上,嘴角向下,手揉著眼睛,像是在哭,腦袋頂上還頂著三個大字“劉寶釧”。

第二個小人是坐在桌案的後面,桌案上一摞一摞的折子,小人雙手趴在桌案上,眼皮已經耷拉了下來,明顯是困了,腦袋頂上還畫了一個小圈圈然後在小圈圈的上面花了一朵雲彩,那雲彩裏也畫了一個頭頂三個大字的小人,那三個字赫然是“宋紅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