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督主放火(第3/4頁)

小太監這話剛剛落下,李崇的目光便立刻一陣收緊,熬夜?他昨夜熬了一夜的事兒這才多久便傳到了宋離的府上:

“朕這華清宮還真是四處透風啊,朕還是提醒你們記住,宋離能打罰你們,朕也可以。”

張沖的心底一個哆嗦,只垂著頭道不敢。

李崇接過了折子還未看便拿出了一張紙,將韓維最後那份折子上的一些人名謄抄下來,交給了那個小太監:

“去將這信交給宋督主,著他查清這些官員的履歷,在任期間的政績過錯,報於朕。”

他不會單方面只相信韓維一家之言,而和韓維並非一條隊伍的宋離,自然也是一個消息的來源,那小太監立刻接了信重新出宮。

李崇這才翻開了宋離呈上來的折子,這第一個折子便是禮部為太後千秋節請撥兩萬兩銀子的折子,內閣擬票,詳奏明細,宋離的批復,照準。

第二個折子是司糧屬奏京城米價飛漲,從每一石一兩漲到了一石二兩半,向戶部請糧款。

內閣擬票撥款兩萬兩買糧。

宋離的批復為刁民撼市,不可助長其氣焰,壓為一萬兩。

這兩個折子看的李崇一個比一個來氣,尤其那個禮部,這TM還真是頤和園又搭天棚,老佛爺萬壽無疆啊。

災民食不果腹,禮部也要在這節骨眼上為太後用兩萬兩過生日。

氣的李崇險些直接扔了奏折,他深吸了一口氣,打開了宋離的那封信,縱使他的心情很差也不得不感慨一句宋離確實是寫的一手好字,鋒芒內斂,只是筆鋒處略有些虛浮,只是此時他只當是美玉微瑕,倒是並未深究。

“陛下,先帝提倡以孝治天下,不過值此災荒之年,臣私以為,大慶千秋恐傷黎民之心,有損皇家威嚴,酌情稍減千秋之支,而輔以災民,安流民之心,為大孝。”

先不論宋離這折子是真的為災民著想,還是因為與太後王和保一黨不和,這封信都算是寫在了他的心上,這兩萬兩銀子他自然是不願意給的。

不過他也深知這個時代將孝道看的異常重要,若是不撥太後的千秋款,這個事兒也不能從他的嘴裏說出去。

而朝中的大臣,站在王和保那一派的便不用說了,而其他的朝臣礙於所學的那些禮儀教條,自然也不會上書駁斥這筆批款。

這也是內閣並沒有拒絕撥款,而是叫禮部詳細報來的原因,誰也不願意為此事開罪太後。

想來下一次等禮部將詳細的花費報上來,內閣擬票必然是照準。

這筆銀子李崇真的是一毛都不想拔,不過不能他開口,他再三看宋離的信,雖然有些不太厚道,但是宋離確實是夠資格反對為太後祝壽的最好的人選,他恐怕也不在意開罪太後,況且他的名聲本來也不好,也不在乎多一條。

此刻宋府中,外面的天下已經黑了下來,屋內點了不少盞燈,宋離還是靠在床頭聽著小廝念折子,精神好些的時候會自己看。

宮內回話的人很快便回來了,帶來了李崇手寫的那張紙。

“督主,陛下著您查清這些官員的履歷,在任期間的政績和過錯。”

他撐起些身子,接過了那張紙,在看到那上面名字的時候,便大概猜到了韓維下午和李崇說什麽了,宋才再一次端了面進來:

“督主,多少吃一點兒吧,這雞湯面不膩的,用了膳才好用藥啊,您看,陛下這不是有事兒找您?您總得有力氣做才是啊。”

宋離看了看那碗面,面色難得有些抗拒,不過猶豫片刻還是點了頭。

宋才趕緊在床上放了一個小炕桌,將雞湯面放了上去,還擺了兩個爽口的小鹹菜解膩,宋離其實並不是很喜歡一個人吃飯,看向了宋才:

“宋叔吃了?”

宋才看著他長大,也算是了解他的脾氣,知道他這是病中不愛吃飯,要人陪,立刻沖門外的小廝招了招手。

一碗一樣的雞湯面被端了上來,他就勢坐在了床邊小桌案的對面,宋離難得神色松散了兩分。

宋才看到了李崇紙上的名字,這麽多年,他作為宋府的管家,對於朝中的局勢,還有各部官員自然是了若指掌:

“這些人都是些閑職啊,陛下怎麽忽然想起來查他們了?”

宋離病中其實並沒有多少胃口,雞湯面也是吃的慢條斯理:

“今日下午韓維入宮了。”

宋才自然是一點就通,他恍悟出聲:

“韓維對戶部的銀子一貫是看的緊,平素他最是不喜這些王和保賣好提上來的閑職官員,今天下午必然是和陛下說了些什麽。”

他頓了一下還是開口:

“督主,陛下同太後一貫親近,您直接寫那封信,恐怕陛下會不喜。”

宋離微微擡頭:

“我們這位陛下不一樣了,他想查的恐怕不只是這些官員,五大倉他一直盯著呢,如今不查只是差一個理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