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不變

這幾年精力都在外部,加上王猛治理關中頗有成效,也就沒怎麽關注幽並夷狄,也沒派得力之人治理,最終還是成了隱患。

“陛下欲治標,還是治本?”王猛問道。

“何為治標,何為治本?”

“治標者,亂起則平之,有賊則討之,殺一儆百,收一時之效,治本者,當修改子、庶、僮、奴四民之策。”王猛拱手道。

“敦煌白馬會盟,朕殺白馬而盟誓,似乎並不能解決問題?”

李躍已經喊出諸族同為華夏的口號,西邊倒是消停了,但北邊卻沒有。

“一方水土,一方形勢,雍涼與幽並形勢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幽並諸族混居兩百余載,夏夷難辨,臣建議取消奴籍,僮民二十年轉為庶民,庶民二十載,則轉為子民,使上下通暢,再二十年,諸族已歷二代,可消除子庶僮之分,則諸族盡為華夏。”

王猛現在關中治理諸族,經驗豐富。

設立四等民,天生就制造了隔閡,畢竟誰也不願成為被壓迫的那一批人。

李躍踱了幾步,權衡其中利弊,石虎采取以胡制夏之策,胡人崛起之勢便不可遏制,即便冉閔頒布殺胡令,已經未能改變。

這種趨勢一直從十六國蔓延到隋朝,才算塵埃落定。

“翟斌萬余人就敢造反,若不遏制此風,天下何日安寧?景略之策固然精妙,然則不合時宜,朕這一代,當立之以威,削諸胡之志,然後方可施之以恩!”

李躍拒絕王猛的建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這時代族群仇恨就是主流,沒必要去迎合胡人,換取一時的安寧。

應該是胡人臣服大梁,臣服李躍這個皇帝。

不打掉他們的囂張氣焰,夷狄永遠桀驁不馴。

刀子在誰手上,誰就有解釋權,這不是迷信武力,而是以武力為手段。

石虎在位時,不也是殘害華夏百姓,才讓夷族成了今日氣候?

西邊的部族為何如此乖巧?

肯定不是良心發現,而是王猛先屠了一波,慕容垂又屠了一波,李躍率大軍再來一次。

“陛下……”王猛一臉苦笑。

“莫非景略還怕這些許罵名?即日起,幽並代三州夏夷百姓,分批遷徙至淮南、荊襄,不從者,皆斬之!”李躍一臉森然。

王猛在地方上心狠手辣,如今入了尚書台,反而有些畏手畏腳起來。

當然,他的策略也不算錯,但屁股決定腦袋,位置不同,看法想法也會轉變。

這些人不是喜歡打打殺殺麽?李躍將他們弄到前線,去消耗晉人,也消耗他們。

曹魏是這麽幹的,歷史上的北魏其實也這麽幹,強幹弱枝,用各種辦法消耗其他族群,壯大本族群。

融合從來都不是一團和氣的進行,而是充滿了苦難和血腥,十六國南北朝,多少華夏百姓被人奴役死於非命?

夷狄人口與華夏相當,別人憑什麽跟你融合?

要麽華夏百姓流血流淚,要麽這些夷狄們頭顱滾滾。

對李躍而言,不難抉擇。

屠刀之下,自然就會乖乖融合!

“陛下言重了,臣豈會忌憚些許罵名,只是河北方才安寧數年,來之不易……”

“你這是投鼠忌器,天下哪能事事順心?不破不立,破而後立,朕這一代只需立威和鎮壓,施恩則是下一代之事。”李躍目光轉向一旁默默聽著的李儉。

“臣明白了。”王猛點點頭。

“兒臣亦明白了,此次平定河北,兒臣願往。”李儉拱手道。

“你就不要趟這趟渾水了,大梁需要一個有仁慈之名的太子。”李躍笑道。

“父皇……”李儉滿眼感動之色。

李躍甩甩手,“但仁慈亦是要分人、分時候,萬萬不可為仁慈二字所累。”

“兒臣知矣。”

“傳令張蠔領一萬步騎一個月內討平翟斌,凡參與叛亂者,一概斬之。河北遷徙之事,景略主之,太子坐鎮洛陽,朕率兵北上,會一會拓跋什翼健。”

“領命。”二人拱手。

一萬步騎對一萬多烏合之眾,還有當地鎮軍協助,拿不下來,張蠔可以卷鋪蓋回鄉養老了。

翟斌叛亂,是多年壓制夷狄的一次反彈。

如果不能快速平定,會激起其他人的效仿,到時候河北將陷入大亂之中,黑雲將士更加疲於奔命。

不過李躍同樣做了兩手準備,王猛率兩萬步騎入襄國,為接下來的大遷徙做準備。

這年頭沒有刀子壓著,什麽事都辦不成。

大軍雲集,張蠔一萬軍先行,“哈哈哈,陛下放心,殺不光那些賊子,末將自己砍了自己腦袋!”

“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李躍就喜歡他這種屠夫性格,別人會累,他卻永遠興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