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新政

王猛依舊是雷厲風行的性格。

入尚書台後,不到半個月,就將裁撤諸部冗官閑員五十三人,並撤諸曹,簡化政務步驟,弄得朝堂上基本沒有閑職,又舉薦了一批中下級幹吏,審斷冤獄,檢舉不法,將尚書台積壓的政務清理一空。

一時人情震肅,理政效率大大增加,梁國政治氛圍越發清明。

朝中士族、地方豪強全都夾緊了尾巴,低調做人。

而減免賦稅的詔令下達之後,王猛的風評得到極大的反轉。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逐漸明白王猛的狠辣之事針對士族豪強和外族,對百姓頗為寬仁,僅清理冤獄一項,就不知救了多少人。

太子李儉也收了一波人望,為時人稱頌。

兩人互相配合,朝政李躍完全不用插手,只在大事上掃一眼,加蓋玉璽即可。

到秋收時,關中、河北皆豐收,收上來的糧食不僅沒少,反而比去年多了一成,也算是意外之喜。

而朔州崔宏仿佛受到了某種刺激,存心要跟王猛比一比,今年各種牲畜出欄量高達十五萬,山丹草場以西域馬和漠北馬培育出新品種戰馬,不畏嚴寒,耐力極強,對精飼的消耗遠低於傳統戰馬。

唯一的短板就是爆發力稍微差一些。

但更適合遠征,正是軍中急缺的類型。

除此之外,崔宏還修葺了漢朝的受降城、雞鳴障、溫泉堡等軍事要塞,訓練鎮軍,阻擋代國遊騎南下。

崔宏在朝中頗不安分,去了地方反而腳踏實地起來。

這種良性競爭李躍自然樂於看到,還下了一道詔令,稱贊崔宏政績為天下之最。

崔瑾在遼東也頗有建樹。

馬顧、盧循的海賊大軍擄掠的奴隸首先供應遼東。

一座座城池塢堡聳立在遼東大地上。

崔瑾軍略政略雖不及王猛,但勝在穩妥,從不出什麽紕漏,嚴格執行朝廷的各種政令,招撫遼東諸部,安撫諸夷,大興教化。

向中原輸送了大量糧草、木材、毛皮、幹魚。

總之,王猛入尚書台後,一掃國中萎靡之氣,氣象為之一新。

連在深宮中忙著安撫嬪妃的李躍都感覺不一樣。

李儉更是一心一意的跟在王猛身後,成了他的下手。

李躍遂騰出手來,整頓太學。

禦寒、制瓷、制茶、糧食增產、新作物、人口增加、畜牧養殖、新式攻城器械等等科目上馬。

以前不緊不慢混日子的時代一去不返,李躍定下期限,若是完成,人人重賞,若是完不成,該免職的免職,該降俸祿的降俸祿。

除了定下的項目,其他天文、水文、算學、醫學、繪畫、詩文、鍛造、煉丹等等有突破者,李躍一樣重賞。

漢朝強盛,華夏文明也跟著完成一次升級。

東漢魏晉兩百多年間,天災人禍不斷,導致華夏文明陷入衰落之中。

拔苗助長雖不可取,但這種積極向上百花爭鳴的氣氛要弄起來。

華夏崛起,不只是刀兵,而是全方位的文明崛起。

李躍還下令各州縣舉薦異才,不論出身,只要有特殊才能,一概收入太學,朝廷發放俸祿。

不過這些舉措都需要時間,不是三兩日就能弄起來。

種種政令推行,國中氣象彌新,不知何時起,民間流傳起“洪興新政”的說法。

朝廷的政治清明和積極向上,迅速影響到了民間。

減輕賦稅,極大增加了百姓的農作熱情。

不用官府鼓勵,到處都熱火朝天。

以往每次鼓勵開荒,百姓熱情其實不高,一塊荒田,第一年開墾,第二年蓄肥,到第三年才成為熟田,三年投入才有產出,除了一些豪強大姓,尋常人家沒這個精力和財力。

如今十五稅一,人人熱情高漲,起早貪黑的忙碌在田野間。

不僅肥沃的土地被開墾出來,連一些坡地、旱地也開出來種蔬菜、桑麻。

而今年爆發了大梁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波嬰兒潮。

以前李躍覺得平定西域,就算大梁的一波高峰了,如今看來,高峰遠未到來,洪興新政持續推行個幾年,梁國會攀上另一個高峰。

當然,不是所有事都這麽順。

崔宏將朔州經營的有聲有色,令河南地的匈奴人眼紅起來。

匈奴屠各部豪酋張罔聚眾數千人,自稱大單於,鐵弗等部從之,聚兵兩萬有余,屢屢劫掠涼、朔等州,殺害邊民,焚燒村寨……

“一向都是朕搶別人的,居然有人搶到朕頭上了!”李躍不怒反笑。

以前忙著對付漠北、西域,都快忘記了河南地這塊兒。

這幫人安穩了四五年,如今膽子又肥起來了。

“河南地為涼、朔、並、雍包圍,依臣之見,不如一鼓蕩平,或為州縣,或為牧場。”王猛眼皮子都不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