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海島(第2/2頁)

派出使者就是交流,倭國什麽档次,還要李躍先派使者去找它?

這種自降身價之事,李躍絕不會做。

大國就要有大國的底氣和威嚴,這年頭最好的交流方式是刀劍。

東漢光武帝時,倭國就有使者入華夏,光武帝嫌他們矮,賜名倭國,還賞了一塊金印,流傳後世。

至曹魏,魏明帝又封“親魏倭王”……

交流多了,這幫人也就發展起來了。

要知道倭服在倭國稱為“吳服”,從哪裏傳過去的,不言而喻。

“使者就不必了,朕沒打算與他們建交,此地之人以後皆為我大梁奴隸!”

從地圖上不難看出,一旦倭國崛起,肯定會覬覦大陸,這是地緣戰略決定的。

三百年後的盛唐,他們就敢發動白江口之戰。

李躍沒興趣占領這塊土地,性價比不高,占領了還要建設,客觀上促進了他們的發展,中土尚有如此之多未開發的土地,李躍沒哪個精力。

有這功夫還不如大力經營玄菟,占領整個遼東。

事實上,倭國可耕種的土地並不多,所以歷來華夏王朝對它沒什麽興趣,唯一的優點就是金銀礦藏多。

以後倭國當成大梁的下水道即可,掠奪人力、礦產,滋養華夏。

一個名族和國家的崛起,必然伴隨其他名族的苦難。

大仁不仁,李躍只對華夏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