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梁公(第2/2頁)

李躍的親衛營改為宿衛軍。

力求擴充到十萬精銳,依舊采用漢魏晉中外諸軍的模式。

當然,精銳不是那麽容易就得來的,鄴城的兩萬守軍一番裁汰下來,去了一大半,只剩下九千人。

其余人馬從南軍、兗州軍中優先挑選。

即便如此,崔瑾預算下來,仍有四萬的缺口。

李躍直接一道募兵令頒下,境內凡四十以下,十五以上,有志恢復中華,驅逐胡虜者,皆可應募。

與募兵令一同張貼的還有二十級軍功爵。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只要利益到位,錢糧給足,沒有打不贏的敵人。

秦軍、漢軍、唐軍、包括子弟兵都是如此,要麽給錢,要麽給田。

李躍不僅給田,還給地位,給奴隸,給上升通道,先登、斬將、奪旗等殊功,明碼標價。

募兵令一貼下去,鄴城兵部前立即人山人海,上至六十老者,下至十一二歲孩童,都來爭搶。

李躍將黑雲郎、黑雲將、斥候全部撒出去,讓他們挑選合格之人。

整個鄴城都異常繁忙起來。

劉群分發糧食,登記人口,周牽從陳留趕來,開墾荒田,崔瑾、董閏忙著征兵。

而李躍也在為“後宮”之事煩惱。

石虎曾規定全國上下,十五以上女子隨時準備入宮,其後又三番五次強擄民女,導致皇宮之中有十余萬的宮女。

鄴城缺糧,這些宮女首先遭殃,成為食物,有近萬人死於非命……

不過仍舊剩下七八萬人。

李躍征集了她們的意願,願意回鄉者自去,不願回鄉者,可嫁與士卒為妻為妾,或者嫁給尋常百姓。

只要結婚,官府提供民房,編戶其民後,生男,賞田十畝,生女,賞田七畝。

河北遍地焦土,哪有還有她們的故鄉?

一出宮門,這些弱女子們不是被虎狼所食,便是被遍地的盜賊擄走,依舊免不了成為糧食的命運。

所以大多數都選擇嫁給黑雲軍將士為妻為妾,小部分嫁給適齡百姓。

結婚當日,李躍直接拿出糧食,不論妻妾,沒人兩石糧食,算是嫁妝。

就這麽點糧食,令這些飽經摧殘的宮女們哭哭啼啼,一個個朝李躍下跪。

忙碌中,鄴城總算有了一抹生機。

金鳳台中,李躍召集眾人商議國事。

慕容恪、慕輿根十幾萬大軍夾擊,蘇林頃刻覆滅。

中山重新落入燕國之手。

慕容恪重振旗鼓,在襄國、巨鹿一線布置重兵,慕容儁直接以慕容垂為中山太守,對鄴城虎視眈眈。

曾經冉閔與石祗對峙之勢,換成了南北兩股更大的勢力。

鄴城成了軍事前沿,時刻在燕軍的兵鋒之下。

“我欲遷皇後、太子南下陳留,諸位意下如何?”

面對襄國的巨大威脅,鄴城周邊屯墾沒有任何意義。

但如果糧食要從兗州送上來,耗時耗力,還隨時有被燕軍截斷的風險。

董閏道:“梁公方踏足河北,如今返回大河之南,河北豪傑將如何看待將軍?”

一句話,就把李躍堵死了。

南北兩大勢力爭鋒,誰後退一步,誰氣勢就弱一分。

慕容氏為了爭鋒中土,先將都城從龍城遷到薊城。

“鄴城八十余萬百姓,十萬大軍,不能自給自足,供給艱難,河北爭鋒,非一朝一夕之事,諸位不見陛下之舊事?屬下建議南下。”劉群實事求是。

將領大多主張留在鄴城,與慕容氏死磕。

而以劉群為首的文士則贊成南下。

正僵持的時候,周牽道:“徐州土地肥沃而人口空虛,梁公何不先遷百姓充實其地?鄴城可為屯兵之地也。”

近百萬的人擠在鄴城周邊,壓力極大。

但如果百姓都牽走了,所用問題迎刃而解。

崔瑾道:“大司農之言甚善,鄴城為石氏經營二十余載,城高池深,南有枋頭、黎陽,東有廣宗,足以與慕容氏相抗,天下大勢皆在河北,梁公若退回陳留,則北地士卒必無心與敵死戰。”

既然他都這麽說,李躍也就點頭應允了。

大河兩岸最堅固的城池便是鄴城,石虎曾感慨過子孫萬代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