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校定完畢

淵素真人在九洲修持了不知道多少年,才修成了三四十種神通,但這些天仙九重的道主們,每個都至少修成了百十種神通,多的有七八百種。

映照著這仙經上,於每個人心頭反饋都是不同。

此經名為《先天五太鴻蒙經》。

隱隱有先天五太魔神,自經文之中被創造出來,這魔神汲取了神通氣息,完善自身,隱隱有以太一為聖,吞合其他四太,既濟成華,摶成一炁。

不過太華十太,乃是先天五太之中,又生出了先天五太。

乃是“歧路”,即先天五顯,先天五隱。

然而魔神氣韻,並不相容,反而生出種種猙獰之相。

淵素真人感應其中仙經道韻,並非神祇神聖,五太之道,而是類佛,類魔,類道,類妖,類神,五類大族,將那魔神化作了一五面十臂人身龍尾,的巨大魔怪法相,法相背後,有擎天巨樹,樹上垂垂三千世界相。

越感應,越心驚,自身的道果竟然有不可思議的突變的想法,唯有靜心鎮壓,免得道果誕生自己的意志,將自家取而代之。

命運絲線繼續侵蝕,好在道德金鐘將他罩住。

“此玄黃道君,十分邪門,只怕是魔道根基成就,兼修了道經,妖經,佛經,神道。”

不同流派的根基,硬生生的被他融合在了一起,化作道果,融入先天五太之中。

淵素真人只想逃出此大世界……

不過仙經沒有校定完成,他亦無機會離開,他甚至隔絕周身氣韻,不敢汲取此界一應元炁,哪怕十日之後,第一次仙經校定完畢,太一門主將恢復神思智慧的“道丹”遞給淵素真人,他亦不敢服用,只用自家帶來的九洲仙丹,仙果,慢慢恢復。

此舉並沒有引起奇怪,太一門主只覺得淵素是假清高。

校定完仙經後,諸道主便開始拿出新的金書玉頁,將各自感悟,在論道討論之中,一點一點推演,一人一句,不過淵素真人看他們推演出來的,似乎也不是什麽修煉功法,道果序列排列組合,反而是一種神道組合。

以大命運術為核心,作為總綱,容納三千種神通,從而晉升到仙君境界,三千種神通,每每數種神通,組合成一種仙術,數種仙術,組合成一種大仙術。

如此堆砌,似乎煉寶的寶禁,又似乎布陣的陣套陣,反正不似道君級數的道果。

倒是淵素真人,從中領悟到了一些不同的,以九洲法則錨定仙經,進行推演,似乎有更深沉的奧秘,但偏偏淵素的境界不足,如果天仙九重,似乎就能勘破朦朧。

這股想要在此方世界突破的念頭再次被淵素真人壓了下來。

等著淵素真人說法感悟之時,他也盡量以神通感悟為主,並不暴露自己看到了不同的東西。

如此第一次校定,即定下了“神通十重”的修行次第。

至於此前的“肉身十重”,則並不在仙經境界之中。

第二次校定仙經,則開始了“長生十重”的校定。

長生十重,第一重便是“萬壽境”,即壽比萬古,而在九洲,元神境界並不能萬壽,必須渡劫,哪怕是散仙,才能突破桎梏,但此界,並沒有如此規矩。

九洲世界,壽元越長者,占據元炁越多,若無貢獻,必有天劫催發,此界中似乎資源無限,並不用擔心天地本源枯竭的問題,故而不成仙道者,萬壽,十萬壽者,都比比皆是。

此玄黃大世界的“天人”,基本都是長生境,一出生就是萬壽無疆,在三十三重天境之中生活。

不過比之神通十重,畢竟境界更高,成仙根基亦要紮實。

這次光是勘悟,便花費了百十年光景,不過永恒之爐,乃是時光之寶,內裏有永恒氣息,內裏無論過去多久,外面都是一瞬。

但呆著時間越久,淵素真人就越感覺自己的道果似乎要扭曲,要生出異變來,將自身化作邪魔一般,唯有不斷收束神思,錨定自身,才能維持住清醒,不被同化。

參悟百年,論法千載。

所謂的長生境界的功法,依然是修持各種神通,並將其化作長生種子,凝聚長生果。

等著第三次校定仙經,便到了仙道十重。

淵素真人這回倒是參悟出來了一些皮毛,先天五太鴻蒙經,重在鴻蒙二字,似乎是孕育鴻蒙紫氣的功法,而內含鴻蒙紫氣的寶物,唯有鴻蒙紫霄真靈榜……

這回仙道十重,每重境界,都需要勘誤百十年,討論千數年,諸道主的意見分歧,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情況,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感悟,並認為自己的是正確的,應該以自身參悟的為主,其他人參悟的為輔。

畢竟他們都是以自我為參照對象,尋找出證道道君,此界所謂天君的路線。